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6)

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6)

ID:31857248

大小:210.26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1-22

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6)_第1页
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6)_第2页
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6)_第3页
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6)_第4页
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6)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大师与中国文学名著(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l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朝小说家。他19岁时考取秀才,以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31岁时当了一年“幕宾”,以后就回到家乡在私塾教书,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76岁去世。蒲松龄从小就喜欢读书,十分刻苦。据说他订了一个本子,注明一天中读了些什么书,写了什么文章,如果有一天本子上出现空白,他就会感到非常不安。蒲松龄生活的时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非常残酷,政治黑暗,天灾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亲眼目睹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又不能公开揭露,以免招来杀身之祸,只有借助花妖鬼狐故事,曲折地进行揭露和嘲讽。他用了二十多

2、年的时间写成了富有民间文学色彩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书斋的名字。小说集里大部分作品是写鬼狐神怪的故事,所以叫“志异”。全书共16卷,491篇(中华书局版)。作者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成为一篇篇优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暴露社会现实的黑暗,谴责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压迫人民的罪行,如《促织》、《席方平》等;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它所给予知识分子的毒害,如《司文郎》、《王子安》等;书中关于青年男女爱情和婚姻的故事最多,如《婴宁》、《鸦头》、《细侯》等。作者对冲破封建礼教、真挚相爱的年轻人给予了极大的同情。此外如《崂

3、山道士》、《画皮》等寓意也都极为深刻。蒲松龄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文笔非常简练,在两三千字,甚至几百字的短小篇幅里,能把人物写得十分生动、鲜明。他在《聊斋志异》里成功地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借助花妖鬼狐反映出了现实社会,不愧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蒲松龄的家庭,是世代书香门第。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淄川蒲族修谱,这个族谱今天看不到了,所保存的是蒲松龄为族谱写的序言。序中说,蒲家是般阳(淄川的古名)的土著,祖墓在淄川西南的招村之北,那里有两个墓葬,一个是蒲鲁浑,一个是蒲居仁,都是元朝般阳路(地方行政区)的总管。元朝地方行政长官,正职由蒙古人担任,叫做达鲁花赤。总管为地方

4、行政长官的副官,协助达鲁花赤办事。元代至顺年间(1331—1333),受荫袭官的蒲氏,因得罪元朝皇帝图帖睦尔,遭夷族之祸,满门抄斩。这时有个六七岁的男孩名叫蒲璋,恰好住在姓杨的外祖父家里,改姓埋名,才活下来。明太祖洪武初年,蒲璋已经成人,认祖归宗,复名蒲璋,迁回满井庄。此后生齿日繁,原来同村的郭、刘二大姓逐渐衰落,全村蒲姓占绝大多数,满井庄也改名蒲家庄。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淄川全县有八个秀才成为领国家津贴的廪膳生,蒲家就占了六个。嗣后科甲相继,称为望族,但未出做高官的人物。从《族谱序》中我们得知,蒲松龄的远祖蒲臻,高祖蒲世广,在地方上都有点名气。曾祖蒲继芳,同他父亲一样,是

5、个秀才。叔祖蒲生汶中了进士,选河北玉田知县,是个有名的孝子,听说老母患病,哭得汤水不进,呕血数斗,死在衙门。他是蒲松龄屡次提到的玉田公,也是蒲家几代中最高功名的人物了。蒲松龄的祖父蒲生汭没有功名,父亲蒲槃,字敏吾,原先也尽力读书,知识渊博,但考到二十几岁,不能进学,家境又困难,便弃儒经商,做起买卖来。二十年间,有了相当的积累,成为当地的富裕人家。明末天下大乱,他便停业在家读书教子。蒲槃四十多岁没有儿子,性情喜欢周贫济困,到蒲松龄出生时,家道已经衰微了。蒲松龄是蒲槃的第三个儿子,正妻董氏所生。上面还有长兄光箕,次兄柏龄;下面还有个弟弟鹤龄,总共兄弟四人。兄弟之中,蒲松龄最聪颖,读书过目不忘,

6、蒲槃最喜欢他,把振兴家业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蒲松龄的青少年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变动时期,由朱洪武建立起来的封建专制王朝,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朝政荒废,吏治窳败,灾荒频仍,哀鸿遍野,终于爆发了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从此江山易主,“天崩地解”,中国的战乱岁月前后延续了半个世纪。还在清兵入关之前,满洲贵族就注意联络汉族上层地主阶级。清兵进入北京,即以“复君父仇”为号召,以便把明朝官员和地方阶级的仇恨转移到农民义军身上。他们下令礼葬崇祯夫妇,降附官员各升一级,明朝的革职官员以及山林隐逸广为录用。恢复科举考试,以笼络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同时,清政权还协助一些恶霸地主恢复家产,向农民反攻

7、倒算。这些措施,稳定了满汉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王朝,虽然发生大小起伏的人民反抗斗争,但终于都被镇压下去。出于地主阶级的本性,蒲松龄的父辈是与农民义军对立的。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高苑谢迁起义。次年六月,攻打淄川,在蒲家庄,遭到顽强抵抗,为首的就是蒲槃及其兄弟蒲柷。他们受到政府表彰,称为“守村义举”。事后,蒲槃又捐资修复被义军轰塌的一段城墙。由此可见,清政府的两手政策对一般地主阶级所起的作用。明清易代之际蒲松龄只有五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