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55263
大小:150.86 KB
页数:103页
时间:2019-01-22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政坛趣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际会议为什么多用圆桌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单位内部开会,采用什么样的桌子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与会者的身份地位有高有低,很好排列。但在国际上就不同了,谁坐在首席,谁坐在次席,不好确定,因为国家不论大小,地位总是平等的。为了解决先后次序的问题,国际性集会和会议的组织者真是费了不少心机,但也时常闹出不愉快的事情。1969年巴黎举办的旨在尽早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谈判桌的形状竟然成了障碍。参加谈判的有四方代表,开始是摆成四方形的。但往席上一坐时就出了问题,谁都想争首席。而坐在首席对面的一方又好像是敌对的一方,立刻有一种对立情绪产生。最后,各方代表都离开了会议大厅。经过协商之后,到底是采用了圆形桌子,才把这个会
2、议开了下去。据说,“圆桌会议”是公元5世纪产生于英国的。当时的亚瑟王有许多骑士,这些骑士一个个争强好胜,都想得到亚瑟王的喜爱。亚瑟王召集他们开会也大伤脑筋,最后想出了用圆形桌子一法。这样一来果然奏效,骑士们人人地位平等,不分首席末席,个个喜上眉梢。于是“圆桌会议”的名称就产生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会议采用圆桌的形式就逐渐多了起来。放礼炮的讲究几乎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每逢迎接外国元首或举行大型庆典,都要鸣放礼炮,那震耳欲聋的礼炮声十分庄严肃穆,给人一种神秘感。可是你知道放礼炮是怎么来的,有什么讲究吗?礼炮最早源于英国海军。当时,英国最大战舰装有21门大炮,全部鸣放便是最高礼节。这就是21响
3、礼炮的来历。其次是19门炮,19响便是次一点的礼节了。1875年,美国人从英国那里学来这种方法,正式采用放礼炮的礼节,后来便风行世界,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一般欢迎礼炮的讲究是:国家元首或相当于元首的贵宾(如总统、国王、天皇、执政党主席等)鸣放21响;政府首脑或相当于政府首脑的贵宾鸣放19响。庆典礼炮却不像欢迎礼炮了,它是各国自行规定的,很有些随意性。英国君主诞辰、加冕的庆典鸣放62响;美国国庆时鸣放50响,表示美国有50个州;我国开国大典时用54门大炮,齐放28响。54门大炮表示当时第一届政协有45个政治单位和9个方面的特约代表,共54个方面的人士;28响则表示建国时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
4、国歌之最世界上最先制定国歌的国家是荷兰。继荷兰国歌问世之后,各国争相效仿,便产生了风格各异的国歌。一般地说,国歌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能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各国都十分重视国歌的创作和应用。歌词最古老的是日本的国歌《君之代》,这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的一首贺歌。日本人认为这首古老的贺歌适合做国歌的歌词,于是为它谱了新曲,使古歌焕发了青春。世界上最短的无歌词国歌是巴林和卡塔尔的国歌。巴林国歌只是7个小节的号角之音;卡塔尔的虽然比巴林的多3小节,但每小节只有2拍,中间还要休止2小节,这样短的国歌,在举行迎国宾礼时演奏,可方便了许多,也让贵宾少站一段时间。世界上最长的国歌要数孟加
5、拉国的《金色的盂加拉》了。它长达142小节。在举行重大节日、会议、迎接外宾、运动会升旗,要奏他们国的国歌时可就麻烦了,非把人们累坏不可。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奏上国歌的几小节来做做样子。标题最长的国歌当属沙特阿拉伯的国歌了。这首国歌乐谱出版时的标题是《以大慈大悲的上帝的名义,为受到赤胆忠心地为之献身的人民所拥戴的皇帝陛下所作的颂歌》。国旗、国徽带来的烦恼东欧诸国有的改旗易帜,有的解体,原来的国旗、国徽成了历史。如何重新设计出新国旗、国徽,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弄不好就是纠纷百出。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解体前联邦议会曾颁布法律,解体后的两个国家谁也没有延用原国旗、国徽的权力。但联邦解
6、体后,捷克并未履约,仍采用原联邦的国旗——左侧为蓝色三角形,右侧上方为白色、下方为红色,这大大激怒了斯洛伐克。他们指责说,捷克人的故乡波希米亚王国的国旗由红白二色组成,而蓝色只在摩拉维亚省的省徽上才有,根本不准捷克国使用。捷克人反唇相讥,指出摩拉维亚和波希米亚、西里西亚一样,是捷克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蓝色理应属于全体捷克人民。与此同时,斯洛伐克也选用了斯拉夫人喜爱的白、红、蓝三色作国旗的底色,并在旗的左侧印上一枚红底盾形徽,徽上有一银色双十字架插在三座蓝色山峰之颠。据说,这是斯洛伐克民族的象征。捷克报纸却对此大加讥讽,说它就是在俄罗斯国旗上烙上了匈牙利的印记,是对斯洛伐克同胞的背叛。更让斯
7、洛伐克人恼火的是,匈牙利外交部紧急发表外交备忘录,提醒斯洛伐克说,十字架是匈牙利军服上早已有的特定标志,并对斯洛伐克的一种出版物表示了不满。因为该出版物竟然公开向使用双十字架的匈牙利兴师问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也存在类似的纠纷。3年前,立陶宛议会曾就国徽上马尾巴的角度问题展开过激烈辩论。唯一的区别在于前者的马尾巴朝上,后者的马尾巴朝下。这又引起两国间一场打不清的官司,双方都指责对方盗用了自己的国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