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影视艺术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影视艺术

ID:20225779

大小:209.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0-11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影视艺术_第1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影视艺术_第2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影视艺术_第3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影视艺术_第4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影视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影视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影百年历程 电影——近代科学技术的产儿 电影是近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综合运用了电学、光学、声学、化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技术成果,为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另一个活生生的人类世界——梦幻的人类世界。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原理是“视觉暂留”。“视觉暂留”现象,从人类有视觉时就有,比如在黑暗之中把一根点燃的火柴快速划一圈,就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光圈。现代科学发现:视像从眼前消失之后,仍在视网膜上保留0.1~0.4秒左右。电影依据经过精确测定的“视觉暂留”原理,终于创造出了活动的画面。经过多次试验,现代电影以每秒钟24个画格的速度进行拍摄和放映,每个画格在观众眼前停留1/32秒,于是电影

2、胶片上一系列原本不动的连续画面,放映后便变成了活动的影像了。近代照相技术的发明,为电影技术打下了直接的基础。电影也必须先“照相”——摄影。只是这种“照相”是以一定的速度把连续不断的影像拍摄到胶片上,而且电影胶片可以经过剪接技术处理,并被按一定速度连续不断地放映出来,从而产生出活动的画面。  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前身是活动照相。1878年,美国摄影师梅勃里奇,为了证实马在奔跑时四蹄是同时离开地面的,他用40架照相机在相等间距下拍摄马奔跑时的照片。1880年,当他把这些连拍的照片在幻灯机上放映时,原本静止的一张张照片,变成了一匹马快速奔跑的活动画面。后来,法国生理学家玛莱于1888年首次研制成功

3、“摄影枪”,他把感光药膜涂在可以转动拍摄的纸条上,把海鸥飞翔、动物奔跑等拍成了连续照片。紧接着1889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这种视镜像一只大柜子,上面装上放大镜,里面是10多米长的凿孔胶片,首尾相接,绕在一组小滑轮上。马达开动后,胶片就以每秒46格的速度移动,循环放映,这就是现代电影机的雏形。不久后,法国里昂照相器材厂厂主卢米埃尔兄弟,把爱迪生的“电影视镜”改造为“连续视影机”,终于制成了当时最完善的活动电影机。这种电影机,既能拍摄,又能放映,还能洗印,功能完备。它以每秒16格的速度拍摄、放映,并能把影片图像映射于银幕。1895年3月22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科技大会

4、上,第一次放映了他们摄制的《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12月28日,这部影片公开放映,这一天便是电影的诞辰。  从“无声”到“有声” 电影在诞生初期,还不能算是一门艺术,它只是机械地记录生活场景,缺乏艺术感染力。因而最早期的电影只是被人们当做一种新鲜玩意儿,而当人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电影很快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如何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并登上大雅之堂呢?艺术家们做了许多的努力。他们赋予电影以完整的故事结构、多变的艺术手段以及丰富的电影画面内涵等。电影终于成为了具有审美欣赏价值的艺术。早期的电影,没有声音,观众只能看到活动的画面和人物讲话时一张一闭的嘴,却听不到说话声。后人称这个阶段的

5、电影为“默片时代”,电影的这一时期经历了约30年时间。无声的缺憾,造就了当时的电影艺术家在视觉表现手段上的充分挖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声电影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它不靠语言——台词,而是靠动作、靠画面——电影语言取胜。无声电影不靠半句台词,仅以动作、画面,就可以叙述完整的故事,刻画出活生生的人物,表现深刻的主题,具有优美或壮美等不同风格,确实有它的了不起之处。有些电影艺术理论家、电影史学家,很偏爱和推崇无声电影。因为它很少戏剧因素,更合乎电影的本性,更像纯粹的电影,它拥有有声电影无法替代的魁力。无声片的某些成就,是后人难以达到的。卓别林的《淘金记》、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普多夫金的《母

6、亲》等,都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无声经典影片。无声电影获得了“伟大的哑巴”的美称,但是电影无声毕竟削弱了环境的真实气氛和艺术美的和谐统一。无声片在圆满地完成了人们的视觉审美后,观众渴望电影艺术能同时满足他们的听觉美感要求,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终于使观众的这一要求付诸实现。光电管出现以后,才开始了有声电影的。第一部有声片是1927年10月放映的好莱坞拍摄的《爵士歌王》,这是一部同时拥有音响、对白、音乐和歌唱的影片,标志着电影这门新兴的现代艺术具备了画面和声音两种造型手段而走向成熟。  从“黑白”到“彩色” 大自然是色彩缤纷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影视片大多数是还原出大自然本来颜色的彩色片,生动、逼真,

7、很好看。可电影诞生初期的几十年,却是黑白片。爱森斯坦拍摄的《战舰波将金号》。为了让“黑旗”变成红旗,以手工涂色方式,给影片逐格涂上红色。放映时,当象征革命的红旗在战舰上飘扬时,观众忍不住欢呼起来。我国早期的影片也使用过这种方法,逐格染红女主角的衣服。1865年,奥地利人科伦和朗松纳特男爵利用三种不同底片拍彩色照片,这被认为是彩色电影的前身,但它到彩色电影的诞生还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到70年后的1935年,美国导演罗本・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