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

ID:31802360

大小:57.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_第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妇产科手术史18例(占75.0%),其中人工流产术10例,宫腔操作史3例,剖宫产2例,盆腔手术史3例。结论:提高生育期妇女的妇产科手术质量和生殖健康水平,可减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妇产科手术;生殖健康【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45-01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

2、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是临床多发病、疑难病,多见于30〜40岁的育龄期妇女,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发病率高达10%〜15%,虽然少见于绝经期妇女,但可以发生于各年龄阶段的妇女。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以期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就诊的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其中内异灶位于卵巢者18例,位于宫能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者4例,位于腹壁切口者1例,位于

3、输卵管者1例。年龄22〜48岁,平均32.5岁。20〜30岁4例,30〜40岁14例,40〜50岁6例。1.2手术史:有妇产科手术史18例(占75.0%),其中人工流产术10例,放环、取环、通水等宫腔操作史3例,剖宫产2例,盆腔手术史3例(其中,卵巢巧克力囊肿剥出术史1例,单侧附件切除术史1例,子宫次切术史1例)。非医原性因素:经期性交3例,患有消化系统疾病3例。1.3临床表现1.3.1症状:多有慢性盆腔疼痛,有痛经症状10例占417%;非经期下腹痛伴有腰痛3例;月经紊乱5例;有性交痛2例;消化道症状(便秘、

4、坠胀感)2例。本组11例出现不孕症占458%,其中原发性不孕4例占16.7%,继发性不孕7例,占29.1%O1.3.2体征:可发现子宫固定、后倾。在直肠子宫陷凹、宫能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扣及结节伴触痛,也可在阴道弯隆部扣及或肉眼见到稍隆起的结节或蓝点,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区们及囊性块物,活动或固定的包块。有轻压痛。1.3.3超声检查: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多表现为在子宫后方有单侧或双侧无回声区,可见内部细小增强回声,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子宫腺肌病多表现为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当有腺肌瘤存在时可成不规则增大,

5、局灶性突出,瘤体边界不清,子宫肌层回声不均。2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淋巴静脉播散学说,免疫学说等。近年来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自身细胞免疫缺陷有关,不仅可发生在子宫和输卵管手术,也可发生在外阴切开术、腹腔镜手术创口、羊膜腔穿刺术后。究其原因除在位内膜的特质可能起决定作用外,与机体全身及局部特殊免疫状态和功能、激素变化、细胞因子和酶等作用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表现是:慢性盆腔疼痛、不孕、月经失调、盆腔痛性结节或包块。其中继发性、进行性痛经一贯被认为是内异症的

6、特征。但痛经的程度往往与病变程度及部位无明显相关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对EM的术前诊断,除了以症状、体征作为考虑的主要标准外,B超也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B超是应用界面反应原理,通过物理学特征反映器官或组织的内部结构,虽不能做出组织学诊断,但可根据回声特点了解组织内部的大体病理变化,超声辅助检查显示附件区包块内部细小增强回声,或子宫回声不均。根据以上各项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可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利于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腹腔镜及术中活组织检查。腹腔镜及术中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子宫内

7、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30〜40岁的生育期妇女。本临床资料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48岁,平均32.5岁,其中30〜40岁14例,占583%。说明EM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好发于生育期。本组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8例有妇产科手术史,人工流产术10例,宫腔操作史3例,剖宫产2例,盆腔手术史3例。说明妇产科手术史与EM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宫腔手术操作可能促使子宫内膜碎屑倒流至盆腔内,为内膜在盆腔内的种植创造条件。术中应用宫缩剂时,导致宫腔内压力增加,更有利于内膜的倒流,促发EM。剖宫取胎时

8、可将子宫内膜组织直接带至腹壁切口,形成腹壁瘢痕EM。也可能是体腔上皮化生导致。医源性子宫内膜播散是EM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工流产术时,宫颈扩张要按序号充分扩张,不要用扩宫器反复多次深入宫腔。②严格无菌操作,炎症及纤维组织形成的病灶部位易发生异位症。③吸宫时负压不能过大,吸管进出宫颈时不要带负压,以免造成宫颈损伤,也可防止子宫内外压力突变,导致宫腔血逆流人腹腔,增加EM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