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习惯

ID:31795491

大小:60.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习惯_第1页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习惯_第2页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习惯_第3页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习惯_第4页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习惯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习惯孩子生来爱提问孩子出生后时时都在探索着五彩缤纷的世界。不会说话的婴儿就会用眼、用手去寻找新的刺激,寻找一种新的感觉;活动能力稍强一点儿后,他可以用小手指着各种物体,嘴里发出“唔、唔”的单音,让成人拿给他或带他过去看;到1岁半、2岁开始能说话时,他更是追着大人问这问那。所以父母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问题。当孩子给你提出一个问题时,应该加以赞扬。可见,小学生天生对事物就有很多好奇心。然而进入学校学习后,当过低年级老师都有同感,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有问题不敢提出,不敢发问,就起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提问的胆识和勇气,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特点,打破学生自卑心理和

2、疑问状态,激发''我能行,我提的问题真棒”等自信心的意识,从而树立学生提问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的习惯呢?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上课时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意识,远不如解决问题的意识强。上课时能独立主动地提出问题的学生大概只有13.8%左右(农村学校更低)。学生在这种'‘只学答”的氛围中学习,怎能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呢?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和小学生打成一片,多与小学生进行沟通,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进行提问。从而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二、教给学生提问的

3、方法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问到问题的关键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如果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有相关但又搞不清的,那就在此提问。例如如数学学习中,“千米的认识”时,就可提出“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怎样换算的”等问题。又如对某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还搞不清或说不出来,就可据此提问。例如:A.某一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除一些字词?就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提问。B.—种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就在算理上下功夫提问。C.某一应用题应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列式的依据是什

4、么?有没有多种或更好的解法?就抓住主要问题提问。如果对知识不会归纳整理,分不清类型,而把知识看成「散沙似的孤立个体,可就此提问。如学习“约数和倍数”时,对除尽、整除、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等概念分不清,通过提问理清概念。如果学习了某个知识以后,却不了解它的作用,也可以提问,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有创见地问。如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不知它的作用,可以提出为什么要学它,是否同化简分数及分数的计算有关等问题。三、创设机会,使学生乐于提问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乐于提问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爱受表

5、扬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并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重视给每个教学环节留适当空白,给学生一点思维的空间,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以便学生乐于提问。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时,教育有意出示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各1个,通过实验演示,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以后,让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有个学生提出: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做实验,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圆柱与圆锥呢?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同学又提出如下问题:老师,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是不是也存在三分之一的关系

6、?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激烈争论,在争论中教师再拿出不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和底与高都不等的几组圆柱和圆锥教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验证以上这些情况是否有可能存在三分之一的关系。这种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又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四、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学生对学生提问:每节课我都注意留些时间让学生互相提问,让学生争当小老师考考对方,可采用分组对抗、争夺“智慧星”、争当“数学小博士”、"聪明小一休”等多种竞赛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生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教学

7、“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在小结过程中我让学生互相提问题,考考对方,不少学生积极发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的?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什么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什么是边长乘以4等等,学生所提的问题都一一被其他同学答出。有的学生进一步提问:能不能利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些问题提出后,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