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语段的表达作用-备战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精校解析Word版

揣摩语段的表达作用-备战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精校解析Word版

ID:31794454

大小:33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8

揣摩语段的表达作用-备战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揣摩语段的表达作用-备战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揣摩语段的表达作用-备战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揣摩语段的表达作用-备战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揣摩语段的表达作用-备战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揣摩语段的表达作用-备战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100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揣摩某个语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常见的题目。考生解题时的难点是,解答语段的表达作用类试题时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思考;有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如何才能把答案写得准确而完整,不遗漏任何要点等。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可以用“三个想想,面面俱‘观’”来概括。“三个想想”即想想结构作用,想想表达技巧,想想表情达意,从而做到“面面俱‘观’”,多方面作答,使答案准确而完整。“想想结构作用”要求考生考虑到引领下文、铺垫照应、行文线索、篇末点题等常见的作用,“想想表达技巧”要求考生考虑到比喻、拟人、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小见

2、大、烘托、对比、反衬等常见的表达技巧,“想想表情达意”要求考生考虑到该语段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主旨情感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风雨草堂李娟寒风萧瑟的季节我轻轻走进你的庭院。路的两旁萧萧的翠竹直入云霄,竹林掩映中庭院越发显得幽深。我们不再大声喧哗,唯恐惊醒了你的清梦。我一眼就看见了你那座青铜的塑像:清瘦悲苦的面容,一双瘦弱的手臂垂下来,双膝跪倒。诗人,我知道你跪的是天下的苍生。在草堂的陈列室里,我见到你在茅屋里写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的旁边是一幅国画,凄风苦雨中,你张开双臂在呼唤什么?呼唤黎民百姓得

3、一片安宁祥和、国泰民安的净土吗?那一年,安史之乱迫使你流亡到此地,在清清浣纱溪畔建起这座小小的茅屋。我在你的茅屋前徘徊很久,在不足四十平米的茅屋中,你如何在寒风苦雨的夜里,看窗外屋内风雨潇潇,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的胸怀里装着天下寒士的万般疾苦,你的眼里涌动着忧国忧民的滚滚热泪。李白、杜甫分别被称为“诗仙”“诗圣”,两人虽年龄相差十几岁,但感情深厚。李白潇洒豪迈,杜甫冷峻现实。当年李白因参与永王幕府事得罪了萧宗被流放夜郎,杜甫思忆成梦写下“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这篇抒情散文紧紧抓住“风

4、雨草堂”的“风雨”,情深意长,至今读来依然感人肺腑。难怪有人说,在诗人辈出的唐代,最令人感动伤怀的是杜甫。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目睹了唐代由兴到衰的历史,经历了一次次的战乱四起、烽火连天、生灵涂炭,写下著名的《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诗人在这样巨大的痛苦中煎熬着,叹息着,泪雨滂沱。诗人在这样的失望中等待着,期盼着,直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一生都在流离失所中寻觅安宁的可以栖居灵魂的家园,从而安放疲惫不堪的心灵,直到那一年冬天,漂泊一生的诗人在58岁时客死于湘水之上的一叶孤舟中

5、。在那个深秋,我漫步在铺满落叶的庭院中,想起另一位伟人苏轼,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看尽世态炎凉,历经人间凄苦后写下著名的《黄州寒食诗帖》:“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这两首诗相距三百多年,却有着一样的凄凉意境。不由想起现代文学史上,被日军残忍杀死于南洋的郁达夫;英年早逝,葬于灯红酒绿的香港的一代才女萧红。有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们生前的孤独凄凉,与身后的光芒万丈是多么不相称。他们在人生崎岖的小路上步履艰难,处处碰壁,却常常遭人非议。他们的才情与智慧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他们

6、注定颠沛流离,贫困潦倒,饱尝世间沧桑,守着一颗失意苦涩的灵魂四处漂泊,而没有一处祥和安宁的净土以安放孤独寂寞、忧国忧民的灵魂。诗人,一千多年过去了,你的灵魂若还在庭院里徘徊,那么你并不寂寞孤独。你听,游草堂的孩子们在吟唱你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选自《品尝时光的味道》,有删改)1.文章第2自然段描写杜甫塑像特点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体现出杜甫生活处境的艰难,到处漂泊、居无定所、生活贫困,表现了他胸怀天下、企盼太平的忧国忧民的思想。(2)表现杜甫的追求和品格,引出下文对杜甫关心百姓、牵念朋友、遭遇

7、苦难的描写。来描述诗人杜甫的一生,刻画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文人形象。文章开篇描写了游览草堂的时令和草堂的杜甫雕像,描写季节突出“萧瑟”,为全文奠定了凄冷、萧索的情感基调;描写雕塑突出“悲苦”“瘦弱”“跪倒”的特征,表现杜甫悲凉的处境和高洁的品格。接下来记述诗人一生的悲惨遭遇和壮美的情怀,突出表现诗人的追求。最后通过对比表明观点:高尚的灵魂与贫困无关,心忧天下与居无定所无关。1.语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12.作者写杜甫时为什么写苏轼、郁达夫和萧红?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答案】衬托的手法。从苏轼、郁达夫、萧红

8、的遭遇上表现杜甫的生活,以此表现杜甫在艰难的生活处境下的忧国忧民的理想。【解析】考生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分析文章中描写苏轼、郁达夫、萧红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二是分析对这三位作家的描写对写杜甫有什么好处。)开篇点题,统领全文。(2)照应标题。(3)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4)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5)设置伏笔,制造悬念。(6)交代背景,渲染气氛。(7)奠定全文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