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探索

ID:31790014

大小:55.7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探索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探索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探索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探索【摘要】本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阐述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09-03文化遗产与民族历史发展密切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不只是传统的技艺和实物,更是民众的非遗意识和思想的传承,是非遗“主体”实践,保持非遗本质的“生命力”。因此,高校非遗教

2、育实质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一、非遗内涵与非遗传承关于非遗的内涵,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非遗定义来看,它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非遗的无形文化,包括文化思想、观念、精神、技能等,反映着地区性的群众心理、性格特征,在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发展、创造中,能够为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这是非遗本质的部分、最有价值的部分。二是非遗的有形文化,诸如各种社会实践、知识、技能的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是非遗的无形转化为有形的主要载体,体现和展示非遗存在的部分

3、,并构成了非遗的完整性。就非遗木质而言,非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凝聚了民族的智慧、品格和美德等宝贵的思想文化,是其独特发展及形态形成的内在动力。非遗的精髓不是物化的技艺,更在于其中所蕴含的特殊的表达方式、情感和创造力。比如壮锦,经典的图案和精湛的技术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审美、特殊情感、表达方式等,承载着壮族的各种风俗文化,具有悠久的丿力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如少数民族的歌舞,承载着民族生活生产情景、民族思想文化,是民族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记载着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与民族历史发展密切相关。非遗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4、,大部分植根于农村社会。在农村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原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传统文化受到切割,非遗碎片化现象明显。碎片化不仅体现在非遗构成耍素及发展方面,也反映在非遗调查、研究、保护、传承及管理方面的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比如壮锦,作为礼品和旅游商品,只看重其造型、图案、色彩等外在的东匹i,而对其内在的工艺质量、文化内涵不太关注。又如侗族大歌,其逐渐走向“舞台化”,逐渐剥离出侗家日常生活,创作动机、创作热情、创作机制受到制约,发展空间日趋萎缩。各种非遗的调查、研究也基本上局限于表面、肤浅

5、地介绍知识,研究人员缺乏耐心和时间与人们进行情感沟通和深层感受,深入地了解非遗与当地人的情感联系,挖掘非遗所蕴含的深层精神文化。如安徽芜湖铁画,人们更多的只是欣赏其题材、构图、技法、笔意,而对其历史变迁、文化内涵以及艺人们的创作心态、人画互动、审美价值等缺乏关心和了解,无法体悟一种源口生活的艺术表达和文化体验。在民俗学视阈下,非遗的注意力应该关注民俗的主体“人”,关注负载着“俗”的“民”和他们的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异彩纷呈的“俗”。民俗传承不是理论上概括出来的行为特征,而是来自人在实践中的具体行为,理

6、应关注传承人或传承者、民俗传人的主体位置,不能只见“俗”而不见“民”,见“物”而不见“人”。非遗保护在传授传统技艺、艺术的同时,更耍挖掘非化文化背景与丿力史渊源,促使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民族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激发人们文化自觉意识,确立“主体”的地位,只有建立这样动态文化传承系统,非遗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永续传承、发展、繁荣。简言之,非遗是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观念等,并在实践中以人的口述、身传、心授等方式表达和传承,非遗研究、保护和传承不应该只是工具、实物或表现形式等内容

7、,而是非遗“主体”实跖保证非遗核心内容的“牛命力”。二、高校非遗教育的现状与问题2011年,《屮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明确了国民教育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高等院校开始主动参与研究探索非遗保护,比较典型的做法有:一是建设特色专业,将非遗技艺引入高校相关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相关课程,编写教材,聘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培养传承非物质文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聘请非遗传承人教授技艺、研发创新、培育人才,推动非遗技能传授、产品创新、行业交流、成果展示等。三是建立

8、非遗传承基地,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开展非遗项冃的教学、培训、交流,收集、研究、展示有关的原始资料、实物等,建立非遗交流展示平台和窗口。四是建立非遗传承研究中心,高校积极发挥学术优势、智力优势,多学科参与、整体规划,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搭建良好的非遗学术环境和发展空间,等等。在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高校通过建立各自不同的非遗传承机制,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当地区域文化遗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