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88664
大小:55.2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对电子电工教学的现实性体验和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电子电工教学的现实性体验和思考(摘要)传统的电子电工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注重前人己有的成果,忽略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牛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这是木文着重探讨的问题。(关键词)电子电工课堂教学理论实践创新1电子电工教学的现实问题分析当前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问题,就是知识的更新和补充滞后,跟不上市场的发展,而且学生对于前沿知识的学习滞后,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这是我们当前教学的一个根木问题。其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缺乏系统的衔接,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整体认知,缺乏对问题的整体理解和处理,无法达到应有的效
2、果,成为当前教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改进和提升。再者,对于电子电工实践性的研究,往往在课堂中很难得到体现,并且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很难得到巩固和提升,无法将知识融会贯通,这就是当前电子电工教学中的几大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并且无法让学牛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成为需要进行改进的重要方面。2电子电工教学的课堂新思考和分析2.1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结合。如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融合,并H能够融会贯通,这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及时调整。根据学牛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将理论和实践知识结合,有助于学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且能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
3、解决,学牛改变贪玩和好动的习惯,通过开展实践课堂的动手操作,将理论进行有效的提升,将课堂中的实践有效地做到检验和分析思考。2.2提高学习的前瞻性,优化学生的创新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前瞻性,就是将课木的知识与当前的最前沿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去,两者取其优来进行系统综合性的学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思路来优化学生的创新和职业能力。例如在学习“MF47型万用表”中,需要学生进行组装,学生在学习了理论之后,了解了万用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通过巩固理论来夯实操作技能,学生通过了解企业的市场需求,并且能够根据市场去进行自我技能的提升,了解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此外像电路图的应用和装配,手工的焊接技
4、术,还有电路性能的检测和维修,各种部件的安装等,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3电子电工教学方法的探究和改进3.1教学从兴趣入手,给予学生创新的“源泉”。“兴趣是创新之源、成功之本。”教师需要在课前精心设计,以有趣的制作、生动的视频、接地气的创设,贴切的比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和实践,就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创新能力。对有兴趣又有学习意愿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加兴趣小组,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在玩中培养兴趣,因为只有产生了兴趣,才有可能去探索。这部分学生可以给予
5、适当的课题和相关的指导,将他们培养成教师的得力助手,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3.2结合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学生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各方面能力参差不齐,这种情况非常适合团队合作教学。根据学前了解和知识能力测试的结果,教师可以进行让学生强弱组合,并合理安排各小组中各个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就能在团队中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共同努力促成--致目标。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学生“结对子”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笔者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采用了这种做法:学习主动的学生作为“工程师”,负责解决教师所提岀的问题等动脑的工作;学习一般的学生作为“
6、工程师”的助手,在“工程师”的要求下,进行连线,焊接等需要动手的工作;理论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作为实验的记录员,要求他们进行记录数据,观察现象等动笔的工作。通过一段吋间的培养,职位进行交换,这样犬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主观能动性。3.3教学内容立足基础有前瞻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教师希望学生有创新能力,自己必须先有创新思维,有前瞻性。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要下力气创新。平吋要关注电子电工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电子电工的现状和技术,在知识内容上可以结合当今专业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的认识和学习的垂要性,给予学生创新的震撼和灵感。但是教学内容
7、的前瞻性要以基础知识为根本,不能脫离实际,更不能凭空想象。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要有专业敏感性,关注科技发展,跟上吋代的脚步,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适应教育革新的需要。3.4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学生的创新软环境。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25%取决于他的智商,75%取决于他的情商。情感因素决定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能否接受,决定教学能否顺利进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学生是否喜欢某一门课,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是否喜欢这门课的任课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