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7670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心理相似性体验对二语教学的新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相似性体验对二语教学的新启示摘 要:语言的象征性基于相似性,隐喻机制具有创造相似性功能,可以将原来并不认为存在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使人们获得对事物新的观察角度或认识。这种关联性可以是物理意义上的相似,也可以是心理相似性。基于这种语言的心智理论,本论文认为,隐喻教学完全可以成为培养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并为我们认识语言,完善学习策略以重要启示和途径。关键词:心理相似性体验;认知范畴;隐喻思维;创新能力一、引言 物理学常用水流现象来说明电流现象,化学则用太阳系图来说明原子结构,密度解释成盒子中事物的多少。众所周知
2、,西方自然科学的很多抽象理论,微观世界是常用隐喻来解释的。而中国古人进言时更是善于用隐喻式的方法来劝说帝王接受或拒绝某一事情。这些都对我们今天隐喻的认知研究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严世清,王寅等学者曾对中国学生使用概念隐喻的情况作过初步研究,[1]但总的来说,这方面研究上处于起始阶段。语言学理论从宏观上影响着教学法的总体发展方向,目前对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特殊的挑战就是如何把其新理论用于教学实践。而其中的隐喻认知论认为,隐喻能将原本不具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从而获得对某一事物新的观察角度。[2]由此,隐喻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可取的
3、,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将有助于认识新鲜事体、熟悉抽象概念、开拓创新能力。二、隐喻思维的心理认知体验 时至上世纪中叶隐喻一直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传统理论认为隐喻不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容易导致语义不清和误解,因而不同于日常的语言,不值得提倡。当今西方认知科学的革命,使隐喻不再局限于修辞格的范畴,而具有了深远的认知性:“隐喻无所不在,人类的整个概念系统都是建立在隐喻基础之上的。”[3]这一认知观并非空穴来风,其理论的建立得益于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范畴化和原型理论的启示。传统理论认为范畴是由分享共同属性的成员组成的,一个成员或属于一
4、个范畴,或完全不属于这个范畴,并认为隐喻和真理两者根本不可相容。Rosch以其革命性的范畴化理论挑战了传统客观主义语言观。她着力研究不同文化中范畴的形成特征,通过对颜色等词汇的研究,Rosch发现不同语言范畴化的一个共同现象,及范畴成员普遍地围绕某一个原型成员形成一个类别。另外认知范畴的原型不是固定的,会随语境不同而变化。范畴也会因不同的目的以不同方式有系统地扩展。正是这一范畴机制成为语言理解和产出心智过程的基础。[4] 原型理论认为,各个范畴的特性来自人本身的生物机能,并取决于人们在物理的,社会的环境中获取的经验。[5]
5、根据这一理论,人类思维不可能独立于外部存在,而是有着身体和文化的体验基础。抽象概念结构只是间接地表达意义,人们之所以能够获得它们的间接意义,是应为这些抽象概念结构和直接意义的概念结构有着系统联系。隐喻是联系理性和想象的根本途径。正如Johnson所说:“在一个社团中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有着共同的想象力结构。隐喻和借喻是实现复杂心理映射的两个基本认知机制。”[6]例如,我们没有时间概念的直接经验,我们是通过映射空间经验来概念化时间的,这一经验基础也反映在语言表达中。如,一些常见的方向性隐喻往往利用的就是某些事物的物理基础与
6、某些心理体验之间的相似。我们说过去在“身后”,未来在“前方”。再如,受到根隐喻“HAPPYISUP;SADISDO.Morethancoolreason[M].ChicagoandLondon: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9.35[3]Lakoff,G.&Johnson,M.Metaphorp;Schmid,H.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认知语言学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38-43[6]Jonson,M..Thebodyin
7、themind:Thebodilybasisofmeaning,imagination,andreason.ChicagoandLondon:TheUniversityofPress.1987,172[7][8]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物印书馆,2003年.36页,8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