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85569
大小:60.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8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合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合作张志鹏摘要:教师角色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牛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转变。交流与合作,让学牛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关键词:学牛;合作;数学教学现代教学不断发展,所谓“大容量、高密度、强训练”的解题教学模式与“小步走、多提问、勤讲解”的新授课教学模式,适度淡化,教师不应该只被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牛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教学要使学牛恰有一份合理的工作”。教师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而应该成为学生
2、学习数学的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数学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是现代数学教学的精髓。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下功夫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倡导教学中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一、“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1.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国家教委曾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会议上强调:在数学方面,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教师是“良师”,更是“益友”。这
3、势必要打破传统的师牛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一一思维一一知识的过程;二是情感一一意志一一性格的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教师应持教学相长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到校学习,由于年龄、生理等诸多原因,在思想认识和知识技能水平、思维发展水平、能力层次等方面与教师有
4、着差异,在求学的过程中,理应得到教师耐心的指导。他们在获取新知识、提高技能、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和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理解他们的心态和困难,想尽办法促使他们增强自信,激发兴趣,努力学习。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切不可以教育者的面孔岀现,居高临下,以势压人的做法只会挫伤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主体而自我表演,只管按自己制订的教学计划一味讲解,只是让学生充当配角冋答几个问题,这样的课难以收到好效果。长此以往,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会失去。教学相长,与学生平等相处,是数学
5、教学中教师应有的最基本的教学态度。3•实行民主化课堂教学教师承诺实行教学民主,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参与教学的全部活动。合作教育派认为:“教学教育过程乃是教师和学生向着教育目标共同运动的过程。”合作一一这是儿童和成年人从事共同的发展性活动的一种人道主义思想,这种共同活动依靠相互理解彼此深入来了解对方的精神世界,以及集体分析这种活动的进程和结果。所以,师生间、同学间应该是互助、互补、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相互监督、相互竞争的关系。教学民主还体现在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笑”,口“大胆、大方、大度”。在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一般不会出格
6、,缺少的反而是勇气。教师不要给学生的思维和身心以太多的束缚,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联想,提见解”,把学生培养成鲜明的、刚强的、有创造性的、有理想的个性化人才。二、“合作”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1•心理沟通一一铺垫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口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吋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势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
7、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口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解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交流渠道,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教师首先必须了解你所教的对象一一学生,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马明老师说过:“不了解学生的教学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应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潜能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其次,
8、教师要主动地、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因此,尽管这些想法是幼稚的或是错误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从而我们就不应该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而应认真地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