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84559
大小:59.4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8
《小学语文老师教研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老师教研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一条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小学语文教材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我们要怎样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呢?一、认真钻研教材,挖掘语文课本里的德育教育素材。文章是思想的反映。小学语
2、文课文大多数是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开国大典》《长征》等课文,讴歌了光荣的革命传统,表现了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可以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责任感。《詹天佑》《一夜的工作》等文章,赞颂了伟人的高尚品质,为学生树立了做人的榜样。《长城》《桂林山水》等课文,描写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可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并能使学生受到
3、爱美情趣的陶冶。在作文和听说训练中,可以渗透热爱生活、关心集体、尊重别人、做事认真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文以载道,道在其中”。小学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哲理。学生对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意图的过程,实际也就是接受语文德育的过程。而教师进行教学是从教材开始的,所以正确而深刻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价值经验是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例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绘了西湖的神奇旷阔画面,诗中的山光、水色、无不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激发出一股热爱自然、热爱生
4、活的蓬勃向上的豁达的激情。为此,只要稍加点拨,让学生反复吟诵,就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带进一个美好的境界,不但使他们大饱眼福,获得内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二、利用班班通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在教学课文前,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灵活运用班班通,通过放视频、幻灯片、录音等创设一定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环境场面的感染熏陶,以受到思想教育效果。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先将自己几年前到桂林旅游时拍摄的漓江、象鼻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的照片岀示在白板上,让学生大饱眼福,接着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课文录音。
5、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视觉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美,想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从而悄悄立下了长大后要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的雄心壮志。三、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分析,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如教学《题西林壁》一诗,我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再分析理解古诗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事物观察的方法和写作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感受诗中庐山景色的美,受到美的教育;而且让学生明白了一个哲理:对任何事物都要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决不能被其局部或表
6、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就会看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四、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作者的写作意图,贯穿在全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明确的,有含蓄的。只有通过教师的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才能“悟”出“道”来,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如教师教学《凡卡》时,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两部分,还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其中学生朗读:“……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读着读着,学生为凡卡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接着又让学生对“寄信后的事”进行想象,幷讨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和“如果爷爷收到信,会不会带凡卡回家,为什么?课
7、文结尾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朗读课文讨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因为当时是黑暗的旧社会。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痛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痛恨资本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真系今天幸福的生活。课后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写一篇《与凡卡比童年》的读后感,以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升华。五、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力。如童第周、李大钊、詹天佑、诸葛亮、黄继光、毛泽东、方志敏、马良等。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接触一个个高尚的人物,让他们的思想情感感染熏陶学生。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教师用充满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