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初中生厌学问题的浅析与思考 教育学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摘要1关键词11.学生厌学主要表现11.1学生厌学的行为表现11.2学生厌学的心理表现21.2.1表现为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没有用。21.2.2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偏差,消极对待学习。22.学生厌学的原因22.1自身原因22.1.1心理情绪障碍22.1.2自身学习问题22.2社会原因32.3学校原因32.3.1学校存在着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32.3.2部分教师常常以“分”取人,歧视差生。32.4家庭原因43.矫正策略43.1合理课程体系的构建53.2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价值53.3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的转变53.4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2、63.5家长的积极配合63.6学生自我意识的改变7致谢7参考文献:7Abstract8Keywords8本文共8页5128字8对初中生厌学问题的浅析与思考摘要:学生厌学问题已非新鲜话题,可面对如此严重的厌学现象,不得不再次引发感概与深深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面对此种情形又该如何应对呢?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否和前几年一致呢?为此我们不得不展开新一轮的讨论。关键词:初中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应对策略近年来,给学生减负一直是个人们话题,可是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减负并没有起到增效的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也越来越
3、多。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让无数师生产生希望和幻想。但是,我们在为素质教育大声喝彩的时候,同时也为不少青少年忧虑,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而对一向视作“宝”的分数也不再重视。也正因此,“厌学”已成了制约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今年我作为一名生物代课教师,登上讲台,在我为期三个月的代课期间,在我所带的初一及初二的260名学生身上,百分制下平均分28分现象让我震撼,为此我深刻的了解到厌学的危害性以及解决策略的必要性,接下来我们就先对学
4、生的厌学心理行为表现进行分析1.学生厌学主要表现1.1学生厌学的行为表现学生厌学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有玩手机,睡觉,看小说等现象,思维迟缓,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只为完成任务,起不到辅助学习的效果,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高,学习成绩差,多有抄袭他人作业及考试作弊现象产生等。1.2学生厌学的心理表现1.2.1表现为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没有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已被社会人才不公平竞争、不公平分配彻底否决。加上大多数教师贫困的现状,我们的说教显得苍白无
5、力,更别说为祖国而学习。1.2.2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偏差,消极对待学习。8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并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经历,如紧张、焦虑、恐惧、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与好奇心。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的产生呢?为此我在实习期间与同组人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从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四方面着手分析深究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1】2.学生厌学的原因2.1自身原因2.1.1心理情绪障碍哈医大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武丽杰教授指出,恐惧上学心理发病年龄有
6、3个高峰。其中,5-7岁为第一高峰,可能与分离性焦虑有关;11-12岁为第二高峰,可能与就学功课多、压力大或重新适应新环境及人际交往困难等因素有关;14岁为第三高峰,可能与青春期特征性发育、情绪抑郁或焦虑有关。初中生多为12-15岁,大多正处于恐惧上学心理发病年龄。[8]2.1.2自身学习问题第一,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不刻苦,基础差,成绩跟不上。第二,学习方法不当,感觉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次考试失败就可能导致一蹶不振。第三,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网络游戏、QQ聊天、言情小说等吸引着学生,学生易
7、被外界环境吸引,无心学习,心神不定,导致厌学情绪产生。2.2社会原因第一,经济飞腾的现代,出现许多好玩的东西,诱惑着学生,使得学生一天到晚想着,无心学习,于是就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第二,社会的不正之风,如今有很多人找工作都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使得学生觉得学习不重要,因而就不想学习,最终产生了厌学心理。第三,在当今,不少单位等招工招干,重人情而轻人品,看文凭不看水平,使得青少年对学习有了错误的认识。第四,如今有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工资还很低,名牌大学的学生照样卖猪肉等,这些现象使得学生讨厌学习。8第五,其他国家的一些不良影响通过各种媒介、网络等途径
8、传入,使得学生在人生的追求,对事物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