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研究

ID:31777995

大小:55.9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研究_第1页
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研究_第2页
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研究_第3页
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研究【摘要】本文引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阐述了《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理念与思路,提出一些有关本门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及由此取得的成效,并对本课程的改革做出进一步设想。【关键词】行动导向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教学改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是培养实用物流专业人才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的重要一环。课程知识掌握如何,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人才基本素质的高低。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要不断探索能促进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借鉴相关的成功教学经验,行动导向

2、教学是较为可行的教改途径之一。1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行动导向是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法的统称,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要求教学过程应尽可能与职业的工作过程保持一致,因而这一整合将使得学习过程主要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这里所说的行动主要以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2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1)确立课程目标。传统的专业课程目标以掌握理论知识为核心;行动导向教学要求课程的目标转移到以职业能力的训练为

3、核心,它涵盖了技术技能、理论知识等工作需要的全部能力。《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主要是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物流与运输关系、各种运输方式、货运合同、货运保险等方面的实务知识和管理知识。方法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沟通、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掌握是交叉进行,紧密结合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2)重组教学内容。传统的高职专业课程并没有脱离利用学科知识体系组织

4、教学内容的束缚,其结果就是学习内容与职业行动的联系脱节。对学生来讲,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完整的,但对从事的职业工作来说,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职校生毕业到企业岗位后,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行为能力却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使职业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课程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行动导向设计思想,在理论教学方面以够用、实用为标准,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运输管理的知识与方法。在实践教学方面,根据课程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展现教学内容。(3)构建多元教学资源。现代物流行业是已经列入教育部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或者使

5、用的许多物流教材,仍是按传统教学大纲编写的学科教材,教材体系特别强调课程结构的系列化、层次化、理论化,增加了高职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规划建设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的多元教学资源,包括模块式的教学教材,项目式的实践教材,可供教师选择的案例、试题库、教师手册和多媒体课件等。目前所选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并对内容进行了整合。(4)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而且教师努力尝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让学生主动学习,改变教师自身角色。行动导向教学法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在

6、长期教学实践中,课程组成员不断交流研讨,改革教学方法,积累形成了一些有效的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视频资源和3D仿真软件模拟教学。(5)创新考核评价方法。多数职业院校在主干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仍然沿用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方式,违背了高职教育能力本位和行动导向的原则,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直接影响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实施。在教学效果上,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评价与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结合学生

7、平时课堂训练、情境模拟、任务模块测试等加强以鼓励为主的过程评价。3课程改革进一步设想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进一步完善教学项目设置内容,使其更加符合与贴切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与工作内容;加大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积极鼓励课程组专职教师以参加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来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逐渐完成本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形成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参考文献[1]成光琳.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1.[2]杨利军.探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2

8、下.[3]文静•高职《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