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77601
大小:58.1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8
《基于大学数学探究型学习模式构建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大学数学探究型学习模式构建及探究摘要: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大学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类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在不影响现有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构建研究与学习有机结合的研究型学习模式,对于深化学生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研意识是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关键词:研究型学习大学数学课程构建研究1.引言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主要环节,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应用新知识解疑释惑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是高等院校理
2、工类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此类专业学生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然而,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往往缺乏与教师、同学之间对于相关问题的及时沟通和探讨,日积月累,经常会出现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更为严重的厌学现象。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探讨的逐步深入,如何改善上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关注。笔者认为,在不影响现有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构建旨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主要环节,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应用新知识解疑释惑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学习模式,对于深化学生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
3、的掌握与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研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大学数学课程学习模式的现状调查与研究(1)调查对象与内容。采用问卷形式随机向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2009级机制专业15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分为是否参与讨论式课堂教学;是否进行自主讨论小组形式的课外活动;是否参与数学应用性质的比赛,例如数学建模等课堂和课外两大方面。(2)调查结果。数据表明:89.3%的学生反映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未进行过小组讨论,57.6%的学生从未参与任何与大学数学有关的比赛、竞赛活动;而近乎所有的学生都从未自主组成或参与任何小组形式的数学问题讨论活动。甚至50.9%
4、的学生反映大学数学考试及格的原因是死记硬背。(3)结果分析。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不同院校虽然尝试了不同的教学形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教学中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往往缺乏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及格现象仍大量存在。结合问卷信息,笔者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由于受到课时与教学任务的限制,课堂教学中仍大量存在“满堂灌”现象,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够突出;②学习内容与实际脱节,由于缺乏应用的支撑,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③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甚至有些学生的学习只为拿到毕业证,缺乏对认知的渴求,从而丧失了积极性;④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计划性和自主性,学习过程
5、中一味地盲从他人,机械地套用公式,缺乏思考和创新等。2.大学数学研究型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针对上述现象,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影响现有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构建旨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主要环节,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应用新知识解疑释惑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学习模式,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研意识,具体措施如下。(1)精心设计,双向交流,提高第一课堂效率。第一课堂是指将依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双基”教学的主阵地,是研究型教学模式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第一课堂中,教师除了遵
6、循“少而精、宽而新”的原则,对具有迁移价值的学科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外,还应通过引趣、激疑、悬念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还可通过对原教材中问题的条件变换、引申推广等方式挖掘教材的研究性学习因素。注重实例引入,揭示知识背景。通过归纳、实验、介绍数学史等方法展示知识探索过程。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教师可通过设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讨论,建立良性的师生、生生关系,从而形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第一课堂教学效率。(
7、2)开放课题,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是指相对于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而言的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教学计划的规定课程之外自愿参加、有组织地进行的各类活动,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同样也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一个主要环节。由于高校教师普遍存在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现象,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相对较少,而学生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也往往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效率不高,笔者认为可通过小组负责、教师定期指导或讲座的形式来改变现状。具体如下: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数学程度参差不齐现象,以“帮、带”为原则,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其次,第一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