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ID:31775789

大小:55.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分析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6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25例,视力不变5例,视力下降2例,视力提高率78.13%;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5例,视力不变门例,视力下降6例,视力提高率46.88%o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

2、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患者视力、眼压恢复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在青光眼手术中推广使用。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治疗;临床青光眼在临床上亦称为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快速上升趋势。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疗法及外科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滤过性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术后容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早期低眼压,浅或无前房,远期滤过泡纤维化是主要并发症,近年来临床研究提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恢复速度快,术后浅前房控制效果好等优势,而广泛应

3、用于青光眼的手术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64例患者釆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男22例(22眼),女10例(10眼),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5.33±1.21)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门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1例;对照组男32例(22眼),女10例(10眼),年龄29〜60岁,平均(46.18±1.31)岁,原发性开角型12例,原发性闭角型20例。两组患者数量、病情、年龄等比较,差异不具显

4、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前使用20%的250ml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降低眼压,使用5"L的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商品名:爱尔凯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每次1〜2滴,每次间隔的吋间为5min,共3次。常规球周麻醉,上直肌缝线固定眼球,在鼻上或颍上角膜缘处作一长度为6mm左右、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以角膜缘为基底作2mm×4mm的板层巩膜瓣,深及1/3〜1/2巩膜,分离至角膜内1mm处。0.2mg/ml丝裂霉素棉片放在瓣下,放置时间

5、为3〜5min,棉片去除之后使用200ml生理盐水对滤过区、结膜瓣以及结膜瓣前后两面的残留药液进行冲洗。在巩膜基底位置进行1mm×3mm小梁切除及虹膜周边切除,恢复虹膜。巩膜瓣可调节缝线2针,使活线结在穹隆部位的结膜面处。将平衡盐液注入前房进行恢复,对巩膜下的渗水强弱进行检查,常规包扎术眼。术后每天检查患者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使用醋酸泼尼松眼水进行治疗,每天滴5次,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减少滴眼的次数。如果眼压超过25mmHg且滤过泡不够明显,则给予适度的眼球按摩,若按摩之后眼压仍然没有

6、得到有效缓解,则松解调节线。术后嘱患者定期复诊。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2结果2.1两组术后视力的比较两组各32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25例,视力不变5例,视力下降2例,视力提高率78.13%;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15例,视力不变11例,视力下降6例,视力提高率46.88%o2.2两组术后眼压的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眼压均控制在6〜1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3个月,观察组眼压平均控制的(15.02±3.78)m

7、mHg,对照组眼压平均控制的(17.62±5.59)mmHgo3讨论临床上,青光眼患者的典型体征为眼压升高。这是导致青光眼患者发生继发性视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因而,治疗青光眼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在临床工作中,对青光眼患者实施滤过性手术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眼压,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传统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常作为一种抗青光眼滤过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在降眼压方面有确切疗效,但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形成常导致滤过口阻塞或狭窄,从而发生浅前房等影响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复合式小梁切

8、除术是以传统切除术为基础的,结合巩膜瓣缝线拆线及丝裂霉素C的应用等高效安全的控制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丝裂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抗代谢药物,具有较强的成纤维细胞形成抑制作用,从而有效移植滤过泡瘢痕形成,改善了术后球结膜瓣下有功能滤过泡的形成。而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吋应注意充分冲洗,和对角膜及结膜瓣边缘的保护。丝裂霉素放置的时间也应个体化,年龄小的患者、筋膜囊厚,术后对创伤修复快,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