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财政和城镇化质量关系实证探究

城镇财政和城镇化质量关系实证探究

ID:31773138

大小:62.1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18

城镇财政和城镇化质量关系实证探究_第1页
城镇财政和城镇化质量关系实证探究_第2页
城镇财政和城镇化质量关系实证探究_第3页
城镇财政和城镇化质量关系实证探究_第4页
城镇财政和城镇化质量关系实证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镇财政和城镇化质量关系实证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镇财政和城镇化质量关系实证探究摘要运用面板数据对2003-2011年间山东省十七地市财政在科、教、文、卫四个方面的支出与城镇化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医疗卫生支出对城镇化质量贡献最大,其次是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文化支出与城镇化质量负相关,而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小依次是教育、医疗、科技、文化。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我国城镇化尚出于加速阶段而未达到较高水平的城镇化,另一方面对城镇化质量的衡量侧重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而轻视居民精神层次,未能全面的体现出以人为本质的城镇化,因此拓宽城镇化质量内涵纳入市民意识必要而有意义。关键词城镇化质量财政支出市民意识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

2、识码:A一、引言截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57%,然而中国的城镇化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使得城镇化质量越来越被重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促进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是扩大内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公共财政是必不可少的支持后盾。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的发展问题,让农民真正变成市民,不仅是物质生活而且是精神生活。这就要求财政在支出的过程中要注重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使得这种支出更多的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方面倾斜,而不是一

3、味的扩大城市规模。本文将就与促进农民发展息息相关的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四个方面的财政支出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作相关实证分析,并丰富了城镇化质量的内涵,针对现有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提出改进建议。二、文献综述(一)城镇化质量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3年3月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中指出,所谓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城镇化质量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与城镇化数量相对的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从本质内涵上讲,城镇化质量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的

4、效率和城乡协调发展程度三个方面。中国社科院对城镇化质量内涵的阐释已经涵盖了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下面介绍一下其他学者更为广阔的视角。朱洪祥(2007)认为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包括动力表征即城市发展能力、公平表征即城乡差异程度、质量表征即物质精神方面的发展水平和集约表征即发展资源利用集约化程度。陈明(2012)认为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推进效率持续改善和城镇化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并特别指出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的财税体制、土地管理、社会管理等机制要与快速推进城镇化的现实需要相适应,以避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城中村

5、”、城市“大拆大建”等问题。张春梅(2012)等认为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具体包括城镇的经济发展质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和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并指出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城镇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体现。笔者认为,除上述学者对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解释之外,其内涵还应包括农民在变成市民后的市民意识的强弱,这里指的市民意识不仅是对城市竞争、压力、风险这种状态的适应,而且是对自己成为一个城市市民的一种自我素质的要求,这是对城镇自身发展质量的一种精神文明层面上的衡量。较高的城镇化质量要求市民有着政治上的积极参与意识和日益强化的公共意识,他们愿意并且有渠道充分表达

6、自己的意愿,并且对自己不直接占有的生产资料具有自觉的关心爱护行为。当今社会人们市民意识的缺失并不是个例,一部分人仍有一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和缺乏自律的小农意识,既然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要使精神文明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步,重视市民意识的培育,但这并不是要把农民和市民割裂开来认为农民不需要提高精神文明素养,而是不同的环境对人们的要求不同,不同行为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二)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中国社科院《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中采用的评价体系较全面且系统、具有代表性,从城镇发展质量指数(包括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空间发展质量)、城镇化效率指数(包括经济社

7、会效率和生态环境效率)和城乡协调指数(包括收入协调和公共服务协调)三个方面来评价。另外,比较有代表性的,陈鸿彬(2003)在评价体系中引入了人民生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信息化综合指数),朱洪祥(2007)在城镇化质量指标评价体系中引入人口就业(暂住人口占城镇人口比重)、生态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朱洪祥等(2011)在城镇化质量指数中特别引入了开放程度(外贸依存度)、社会安全(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保障水平(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覆盖率和住房保障覆盖率),杨梅(2012)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居民生活指标(人均储蓄额)、空间集约指标(人口密度),郭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