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68622
大小:56.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时代性的调整新课标、新变化、新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时代性的调整新课标、新变化、新感悟时代性的调整新课标新变化新感悟青海省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李桂莲关键字:调整时代性生命教育操作性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摘要:新课标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与时俱进地调整了具体的课程内容;二是进一步贴近青少年和生活;三是进一步淡化思想品德课程知识本位的特征,力求三维目标在课程中的综合实现。新课标增加了“富有正义感”这一内容;''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等时代性的课程内容;新课标凸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课标是实施培养目标、组织教育教学、检验教学效果
2、的最主要的依据,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读透《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并以此作为我们实施教学过程的准绳。本学期,我们政治备课组对新旧课标认真地进行了对比,发现新版课标改动的地方有很多处,修订后的《标准(2017年版)》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与时俱进地调整了具体的课程内容;二是进一步贴近青少年和生活;三是进一步淡化思想品德课程知识本位的特征,力求三维目标在课程中的综合实现。新课标尤其在“实施建议”这块,改变了过于理论化、概念化的表述,增加了易于我们教师理解、便于操作的建议,有效引导教学的方向性,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意识,丰富教师的教学策
3、略。一课程内容的重要调整。、新课标课程内容更具时代性《标准(2017年版)》增加、落实了法律知识的要求,同时,每条法律内容都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做行文要求,这为法律意识的树立与形成提出必要的法理知识的支撑;选择的法律知识内容多与初中生的生活主题相关,与初中生适应社会、提高公民意识相关。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本着调整完善既有认识以及处理好与品德课程更好、更合理衔接与递进的原则。在新课标中增添了孝敬父母,与长辈平等沟通,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增加了“富有正义感”这一内容;“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
4、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等时代性的课程内容、新课标凸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以后,关注和尊重自然生命存在与质量,讨论和思考生命意义与价值,教育引导青少年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挥生命潜能与价值等那些更多涉及生命现象,关注生命关键期的变化,指导生命健康成长,包含更多生命元素的教育理念、纲要及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一些地区、学校尝试进行。加之社会深度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矛盾、价值失范、不良风尚也严重混淆了人们的生命价值观念,这对青少年有很
5、强的冲击力。在新课标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如在自尊自强中的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课标并对教师怎样进行生命教育做了分层教学的指导。二、教学建议更具有操作性、“教学建议”细化《标准》对“教学建议”的每一条都做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以列举的方式解释了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教学空间,并对几种需要加以重视的教学活动的
6、特点、目的和组织方式等做出了说明,对教师课内的教学活动组织和课外的备课等提出了具体建议。例如,《标准》中“教学建议”的第一条是“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只是比较概括地说明“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标准》将标题改为“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并具体阐述了教学具体目标、近期目标和课程整体目标、长远目标的关系,同时以“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诚实守信,友爱宽容”为例加以说明。这样提醒我们教师注意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必面面俱到,避免大而空。二、“评价
7、建议”更具操作性《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一直是我们一线老师觉得难以操作的事情,新课标加入了“评价的实施和反馈”,强调了评价的意义和每一种评价方式的作用及适用范围;说明了如何实施评价,如何利用评价进行反馈,更加凸显了本课程在评价方面的独特性。强调教师在本课程学习的评价中,特别要注意不能简单以考知识点的方式替代对学生品行的评价,也不能仅以过程性评价替代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或是因为本课程学习与升学无关而完全放任,形成无评价等现象。“评价建议”易于理解、便于操作。三.学习后的反思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不仅是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修订的内容,更重要的
8、是将新标准的理念和精神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使自己由一个“教书匠”向一个“教学专家”转变。我们应通过创设情境、活动探究、角色体验、感悟升华等形式,来体现课程的情感性、体验性、行动性等学科特性,来落实课程目标。在面对社会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