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59328
大小:55.1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王立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王立艳王立丰色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这里的高素质指德、识、才、学、体皆备。其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尤为重要。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教学字、词、句段的基础知识,乂要加强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在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牛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语文课改的需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牛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1感情朗读课文,引领体会情感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
2、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因此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牛共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课堂上老师不能停留于对文章被“字词句”图解,寡然乏味,而要多一点感情指导,只要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牛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就能体会文章的意境美,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
3、”,“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师生自然陶醉于美丽的大草原。所以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以及学牛的感情朗读,促使师牛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乂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和谐的程度,它不仅可以让学牛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2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所谓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
4、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吋,教师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状态下进入地学习。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几句导语,一首歌,一幅画或一段视频等等。如在教学《钱塘江大潮》吋,为了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一个直观、全面、形象的认识,在开始上课吋,我播放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段视频为导入。当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出现在学生们面前吋,教室里鸦雀无声,人家都被这人潮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观所震撼,拥抱人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由此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沿着这条情
5、感轨道走近课文,走近钱塘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用艺术激发学生情感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性的形式讣学生担当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心理学认为,人在各种情绪和情感吋,都在肌体外部有所表现,即所谓外部表情,一般分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态势语言就是通过师生的体态、手势、表情等语言信息的一种交
6、流的辅助方式。又由于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笑都会引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向学生传递情感,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4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呼唤学生的情感首先,教师用语言共筑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尽情敞开情感之门,教师作为学生的主导,课堂语言必须富有激励性、关怀性和启发性,在富有激情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相信学生,赞赏学生,肯定学生,让学生时刻体验着表达的快乐,与人分享的愉悦,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你的朗读让我陶醉多会表达呀!⑷不同意见的同
7、学可以站起来,要敢于说,我有不同意见。”“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读,试一试吧。”“用你们喜爱的方式学习吧!”“把你们写的说给大家听吧,让大家听听你们心灵的呼唤!”用这些话语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然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有“情”必言,言而不尽。其次,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主题,借助音乐,运用录像、课件等科技手段,创设某种情境,做到“以境育情”。第三,巧妙引导,激发情感。情感教育,是推动学生学
8、习的强大动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教学吋,教师从教材出发,及时抓住学生心理,利用课文中积极的情感去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起到“投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