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

ID:31759256

大小:59.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_第1页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_第2页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_第3页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_第4页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使读与思有机地结合,而课堂中有目的阅读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促进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一、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读与思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基础科学,要想使儿童有很强的求知欲,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之积极、主动地阅读和操作学习材料,并促进思维发展。课堂中我常抓住契机,巧妙设疑,利用学生好胜的欲望,为读与思做好铺垫:例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先拿出长方体的教具,然后把它展开,用手演示一下长方体的表面有多大

2、,接着设疑:“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学生们看着刚才我手中还是立体图,转眼间成了平面图形,就想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到底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思考片刻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想急于知道自己所说的是否正确。这时,我就说:“同学们,请翻开书看课本上如何讲的?是否和你所说的一样?”学生们此时对数学书产生了浓厚兴趣,轻声地读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因此,“读'是理解的前提,“疑”是思维的开端。教学中围绕知识要点,制造悬念,能诱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动机。课堂中,教师主导不仅是用恰当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更要引导学生读例题、读思维过程进行自学,善于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思

3、维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自己学会所学的内容,让全体同学的智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例如在教《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根据例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我给学生出了三个思考题:①该题题意是什么,找出条件和问题;②题中的关键句是什么,该句说的什么意思:③如何列式解答,是否有不同的方法,学生通过这三道思考题自学例题,深刻理解例题中所阐述的思维过程,并四人小组讨论,一一解答问题,也层层深入地思考,根据教师的导读,学生条理了思维过程,正确列出算式,而且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了该题。二、教师引导读与思的巩固与升华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技动的最好途径。而在练习时,读题、审题,不

4、仅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为分析、综合,辨别等思维方式奠定了基础。因而,着手于"练”,是读与思的巩固与升华。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练习中,设计了求火柴盒的外壳、内壳的表面积、学生读练习题时,要注意图中所求的内容进行区分,然后思考火柴盒内壳、外壳分别是几个面,并且将如何求,才可动手来做。在《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中,我将例题租加变化,将“增加了”改成“增加到”,让学生读出不同之处,再做出正确答案,这样就提高的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和补充的思考题,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由于它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而学生在解答时感到棘手。怎样才能正确解

5、答思考题呢?笔者认为应通过对学生进行解题策略的训练,强化学生策略意识,提高他们灵活解题的能力。下面谈谈解答思考题常用的九种解题策略。三、以退求进逐步排除策略将复杂的问题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去指导问题的解答。例1.用3、4、5、6、7、8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数的积最大,应怎样排列?(第七册62页)这道题若盲目拼凑,不但费时费力,也不易得出正确答案。在解题时可引导学生先退回来研究与例题相类似,但计算较容易的特殊情形。女口:“用1、2、3、4四个数字组成两个两位数,使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排列?”要使两个因数的乘积最大,显

6、然较大的数应填在十位上,这样得到41X32和42X31两种可能性。通过计算可知:41X32=1312,42X31=1302,41和32的乘积较大,符合条件。经过比较发现:41-32<42-31,引导学生概括出解题规律:①较大的数应填在最高位;②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搭配写;③所组成的两个数的差应最小。根据这一规律,再回过头来解答原题就较为容易:把6个数字分为三组,8和7为较大数,应填在两个因数的百位上;6和5为中间数组,填在两个因数的十位上;4和3为较小数,应填在两个因数的个位上。采用小数与大数搭配的方法,使所组成的两个数的差最小,从而得到“853X764”的乘积最大。因此符合题目条

7、件的两个数应如右图排列。有些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只要找到这一对应关系,就可以寻求出解题途径。例,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想一想,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第六册117页)从题意可知,一杯水和空瓶的重量是固定的。当倒进3杯水时,连瓶共重440克;当倒进5杯水时,连瓶共重600克。重量之所以会增加,是因为多倒进了两杯水。因此,两次倒进水后的重量差(600-440)与两次倒进水的杯数差(5-3)是相对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