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辨析及比喻与类比

成语辨析及比喻与类比

ID:31752778

大小:84.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1-17

成语辨析及比喻与类比_第1页
成语辨析及比喻与类比_第2页
成语辨析及比喻与类比_第3页
成语辨析及比喻与类比_第4页
成语辨析及比喻与类比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语辨析及比喻与类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李清照《乌江/夏日绝句》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江/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

2、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案:①杜牧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②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王安石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③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3)前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

3、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答案:①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②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己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③第一首好。作者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④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

4、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①在雪的下面,“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散发着盎然的春意。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奉献。④待到春满人间,姪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A.④③②①・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③

5、④②①解析注意前后照应。答案C不瘟不火、不温不火与不愠不火的区别不温不火读音:buwenbuhuo解释:原是成语“不瘟不火”的误用,用的人多了,逐渐跟“不瘟不火”并行使用。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销售行情不火爆。不温不火:指“不升温,也不过火”。不愠不火:指“不发火”。IIIIII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瘟不火”用于戏曲表演,而“不温不火”用于戏曲表演时,可能是“不瘟不火”的误写,因此,在这个语义上,当以“不瘟不火”为正。但是,如果指的是性格温和,那么只能写成“不温不火”了。词目:不愠不火发音:btiytinbuhuo【释义】1>略带

6、褒义:2、略含贬义:指说话做事态度适中,分寸得当。指态度淡然。3、趋于中性:指客观上处于中游(中立)状态。【近义词】不急不慢【反义词】如坐针毡【用法】形容词。褒贬皆可。“不瘟不火”、“不温不火”两个词语现代都常用,使用的场合和语义不尽相同。我们从1946-1997年的《人民日报》电子版中检索了这两个词的用例,从具体语料来分辨两者的语义。IIIIII“瘟”指戏曲表演沉闷乏味。“不瘟不火”指的是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这是一个赞扬演员演技的褒义词。检索1946-1997年《人民日报》,使用了“不瘟不火”的文章共1

7、6篇,全部用于这一语义。如:对待每次的演出他是那样的严肃认真,从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理上精心创造,跟别人配搭丝丝入扣,不瘟不火,不任意抓喂,破坏剧情,取媚观众。(1958年1年3日)诸葛明同志很好地掌握了角色的特点,用句老话说,演得不瘟不火。(1964年3月12日)这几位老演员演得不瘟不火,恰如其分。(1982年9月19日)主要演员不瘟不火、感觉到位的表演,确保了《红十字》的质量。(1997年10月25日)“不瘟不火”也有写做“不温不火”的,1946-1997年《人民日报》中使用“不温不火”的文章共22篇,但在1980年以前仅见1例

8、:全剧的基调是:不温不火,有动有静,松紧相间,平淡中有兴味,严肃中有风趣。(1963年10月21日)1980年以后“不温不火”的用例逐渐多见,逐渐跟“不瘟不火”并行使用。因为字形有了变化,照着“温”的字面意义,旧瓶装新酒,人们按照一般人通常的理解,对“不温不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