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28例

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28例

ID:31749003

大小:57.7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28例_第1页
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28例_第2页
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28例_第3页
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28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28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28例马贤(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医院213172)【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木院就诊的53例消渴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及饮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

2、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t;0.05)o结论:中医治疗及饮食调理消渴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中医治疗饮食调理消渴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7-0154-01消渴症是以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木病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应及早治疗。西医治疗消渴症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但副作用大,且疗效不稳定,血糖水平波动较大⑴,随着患者对该病认识

3、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中医治疗辅以饮食调理,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木院就诊的53例消渴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43〜78岁,病程1〜1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用药史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o1.2入选标准[2]53例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学》中消渴症的诊断标准,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乏力、易饥的临

4、床表现。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①一般治疗,包括控制饮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②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包括磺脓类(格列苯脓)、双弧类(二甲双肌:)、-糖昔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③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者给予胰岛素治疗。1.32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㈠中医辨证治疗,依据消渴症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分为:①肺热伤津证:以烦渴多饮为特点,伴口干尿多,舌边红,苔薄黄,脉数。方拟消渴方加减。黄苓10g、黄连10“知母10g、天花粉20g>葛根15g、麦冬10g、生地黄10g、五

5、味子5g、淡竹叶20g、甘草5g。②胃热炽盛证:以多食为主,伴消瘦,便干。苔黄,脉滑。方拟玉女煎加减。黄连10g.知母10g、石膏30g、生地黄10g、麦冬10g、玉竹10g、玄参10g、梔子10g>牛膝10》天花粉20③肾阴亏虚证以多尿为特点,伴口干,舌红,脉细数。仿六味地黄丸加减黄茂30g、党参15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茯苓15g、泽泻10g、枸杞子20g、丹皮15g。④气阴两虚证消渴病证见倦怠乏力,气短口干舌淡红仿生脉饮加减:黄茂30g、党参15g、茯苓10g、山药1

6、5g、白术10g>葛根10g、麦冬10g、五味子10g、木香10g、甘草5g。⑤阴阳两虚证:消渴病久,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3g、肉桂10g、熟地黄10g、生地黃10g、山药10g、山萸肉10g、茯苓15g、泽泻10g、丹皮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舌苔脉象的变化,关键是抓住主证辩证论治,及吋调整用药。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口服。㈡饮食调理:①饮食规律,忌暴饮暴食,提倡少食多餐。②戒烟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③节制饮食,忌食糖类、高盐类、油脂

7、类食物,食物种类多样化,比例合理。④多食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粗细粮搭配,定吋定量。1.4疗效判定[3]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证候总积分下降≥70%,空腹血糖V7.8mmol/L,餐后两小吋血糖Vll.lmmol/L;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O%,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两小吋血糖Vll.lmmol/L;无效:较治疗前相比,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善。1.5统计学方法采用SSP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

8、理。2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一。表一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注:P<0.053讨论中医认为消渴症的发生大多是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引起阴津亏耗、燥热偏盛,出现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量频多等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常涉及多个脏腑,治疗吋当标本兼治,以养阴润燥清热生津为基本治疗原则[4]。笔者依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识到中医治病的优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尝试加用中医治疗,并重视饮食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