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ID:31733401

大小:57.1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在颈部阿是穴注射不同药物配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颈椎病颈源性头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1%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穴位注射结合推拿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4采用1%利多卡因加VitB12局部穴位注射结合推拿的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头痛程度评分变化。结果:两组疗法均能降低颈源性头痛的VAS评分,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o见表1。1.2纳入标准:根据Sjaastad1998年修定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拟定[1]。①颈部活动和/

2、或头部维持不适当体位时,在患侧的上颈段或枕部压迫时,头痛症状加重;②颈部活动受限;③患侧颈肩或上肢呈非根性疼痛,或偶有上臂的根性疼痛症状。患者的症状符合①,或同时出现②或③,或①、②、③同时出现,经头颅CT、RMR检查无阳性发现,即可诊断为本病。1.3排除标准:①排除结核、颅内器质性病变和颈部肿瘤、骨折脱位及神经科确诊的其他头痛等。②合并有脑血管、严重心脏病、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③全身感染性疾病、治疗区皮肤有感染等不适宜治疗者。④未按规定治疗,擅自服用药物,或观察期间中断治疗、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2治疗方法1.1治疗组。2.1.1颈部

3、阿是穴药物注射:①取穴:局部压痛点、皮下结节、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点2〜3处。②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与地塞米松注射液按4:1比例混匀,每穴注射lml。注射10分钟后患者无不良反应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每隔2天次,5次一个疗程。2.1.2推拿治疗:①患者取坐位,予颈项、肩及上背部施以按、柔、拿等放松手法作5〜10min;②术者用双手重叠自第2〜5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并向上拔伸,向左右旋转45°左右,力量适度,持续1min,反复3〜5次;③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3〜5遍;④再根据患者头痛症状体征采用局部穴位手法点穴,如颈夹脊、风池、天柱、太阳、

4、百会等穴位,治疗中手法力量适度。以上操作每次20〜3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2.2对照组。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1-2ml与VitB12注射液按2:1比例混匀,其他操作内容同治疗组。两组均以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三天,共进行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3疗效观察1.1观察指标。(1)头痛程度分级标准:采用直观模拟标度尺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SA)评分,以0〜10数字标尺表示疼痛强度。“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极度疼痛。(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2]。痊愈:头痛及伴随颈、枕部症状完全消失

5、,恢复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头痛症状基本消失,颈、枕部症状较以前有明显减轻,能够基本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有效:头痛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日常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无效:头痛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恶化。(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这种软组织的病变只是引起临床症状的一部分原因,解决软组织问题,和纠正关节的紊乱的治疗方法应同时并用,这样才能提高疗效,巩固治疗成果。否则临床效果欠佳或症状极易反复。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是通过颈部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颈部软组织炎症改变

6、后,利用推拿手法纠正小关节的紊乱,恢复颈椎的力学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目的,两者治疗方法结合,互相协同提高了疗效[5]。颈部阿是穴的选用干预手段是局麻药加小剂量皮质激素穴位药物注射,进针侧重于出现酸胀感、及纤颤现象,治疗中重视这种自然发生的针感[6],强调“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通过本组临床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在穴位注射中的应用确实提高了疗效,但在施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穴位注射无菌操作技术和控制进针的深度和角度,不过度追求针感。通过治疗观察及随访结果无不良反应病例发生。我们在推拿整复手法施术中做到充分保持颈椎生理曲度的前提下,施以纵轴方向的牵拉力及颈部正常生理活动活

7、范围内的旋转和侧屈,并配合随症配穴手法点穴,不仅起到了松解粘连,促进循环,减退和消除水肿和炎症,并纠正紊乱关节,达到正骨理筋,能够以较小的力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手法操作中注意手法的技巧、轻柔,不可过猛。根据文献研究报道地塞米松每日控制在lmg以下为安全用量,我们在临床穴位注射中每次用量仅0.3〜0.5mg,每次注射间隔时间为两天,充分考虑了该药的药代学特点,避免了药物蓄积产生的副作用,通过治疗中观察及治疗后随访结果,无不良反应病例发生。验证了该药在此种方法运用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疗效明显高于习惯配伍用药:局麻药加VitB12的对照组。另外,临床传统采用扩血管药物及

8、非笛体抗炎药等对症治疗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