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⑥《求谏》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⑥《求谏》公开课教案

ID:31711672

大小:57.9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7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⑥《求谏》公开课教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⑥《求谏》公开课教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⑥《求谏》公开课教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⑥《求谏》公开课教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⑥《求谏》公开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六单元⑥《求谏》公开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求谏》年级公开课教案伊川实验高中姬锐教学冃标:1、掌握课文第1、2段中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句子翻译。2、把握前两段的主要内容及论证方法。教学重难点:目标1和2教学方法:引导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常规落实。由课代表进行每日常规落实。二、导入新课三、板书课题四、出示教学目标五、合作学习:(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挑一名学生翻译第一段。2、教师出示这一部分的中的字词及译文。(多媒体)①重要词汇:俨肃:庄重严肃百僚:百官奏事:启奏政事。暴虐:凶恶残暴极言:竭力陈说①译文:太宗仪表威武,面容

2、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都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样,每次接见臣下启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听到臣子的直言规谏,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广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的家。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结果国破身亡,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前朝的事情不远,你们今后凡

3、看到我做的事不利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②合作探究:1、木段表现的太宗求谏的态度是怎样的?2、唐太宗在阐述对于谏浄的看法时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一)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老师挑两名学生冋答。(二)教师引导分析这两道题,出示答案。重点讲析常见论证方法。1、太宗体谅臣子晋见时敬畏的心情,为了“闻谏铮”“知政教得失”,放下架子,“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体现了唐太宗虚心求谏的态度。2、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的方法。先以照镜比喻,提出“主欲知过,必藉忠臣”的观点;然后假设了“主自贤,臣不匡正”

4、的情景,表明了臣不匡正君之过失的危害。接着从反面加以阐述,并列举隋炀帝君臣的例子作为佐证;最后提醒吸取历史教训,殷切希望臣了们“极言规谏”O论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例如:古今名人典型事例(文天祥、陶渊明、杜甫、李白、苏轼、历年感动中国人物)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引经据典深入分析和论证)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

5、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7•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邹忌讽齐土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又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中,以尼采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类推到中国也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

6、和热,不可能一味的给予,除非中国像尼采那样疯掉。9•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挑一名学生翻译第二段。2、教师岀示这一部分的中的字词及译文。(多媒体)①重要词语:致理:招致天下太平致,招致理:天下太平。鳗议:耿直的议论,毫不避讳从谏:采纳谏议争臣七人:几个敢于直言谏浄的大臣。七,约数,几个。圣虑:圣明的思虑刍芜:

7、割草打柴,借指粗野之人。②译文: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正直的国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恶的国君,也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只有(正直之)君遇上(忠正之)臣,如同鱼得到水,这样天下才可以安定。我虽然不聪明,幸而有你们多次匡正补救,希望凭借你们耿直的进言,使天下达到太平。”谏议大夫王珪说:“我听说木头经过墨线就能锯直,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一定有直言谏铮的臣子七个,向国君进言不被采纳就要以死相谏。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采纳我等鄙陋之人的意见,愚臣处在这个不避忌讳的朝

8、代,实在愿尽自己愚劣的能力。”大宗称赞王珪的话对。下令从今以后宰相进宫筹商国家大事,一定让谏官跟随进去,让他参加接见,了解国家大事,如果有所陈说,一定虚心采纳。①合作探究:A、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B、对唐太宗“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硬议,致天下太平”的话应怎样理解?C、王珪的答话为何能获得唐太宗的赞赏?有何积极效果?(-)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老师挑两名学生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