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164例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164例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袁任逸胡燕(湖南省益阳市人民医院413001)【摘要】目的分析败血症患者血液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和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164例血培养标木所分离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4例血培养标木共检出178株病原菌,阳性率为8.2%,主要病原菌按检出率依次为CNS(29.8%)、大肠埃希菌(22.5%)、金黄色葡萄球菌(11.8%)、肺炎克雷伯菌(8.99%)、白色念珠菌(5.06%)。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氨节西林高度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节西林和哌拉西林高度耐药。结论我院血培养病原
2、菌以CNS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及时监测病原菌分布、耐药状况可为临床诊治败血症提供依据。【关键词】血培养败血症病原菌药敏试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117-02败血症是临床常见危急症,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现对我院2013年送检的2164例血培养标木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木来源:我院2013年各临床科室疑似菌血症患者的血液标木2164例。1.2仪器与材料1.2.1BD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BACTEC血培养瓶;1.2.2SIMENSMicroSc
3、anWalkAway-40Plus全自动微牛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1.2.3培养基:贝瑞特生物技术(郑州)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BA)及巧克力血琼脂培养基(CA);1.2.4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1.3方法1.3.1细菌培养及分离根据患者病情及抗生素使用情况选择血培养瓶种类,进行标本采集。连续监测5天报阴性者视为血培养阴性。血培养阳性时及时转种BA及CA,放入35°C培养箱进行培养。同吋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及吋初报临床主管医生。1
4、.3.2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MicroScan系统鉴定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1.3.3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结果2.1血培养病原菌分离情况:2164例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78株,阳性率为8.2%o病原菌菌株分布和科室分布分别见下表1、表2o表1178株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注:R:耐药,I:中介。3讨论最近研究表明败血症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耐药菌株逐渐增加,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中血培养阳性率为8.2%,这与张献[2]报道的阳性率13%不符合,本次检测的阳性率低的原因考虑与我院未开展厌氧菌培养或采血前部分患者已使用抗
5、生素有关[3]。本研究中主要病原菌菌株的检出比例,与褚云卓等[4]报道的趋势基本一致。此外,本实验结果表明葡萄菌属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是造成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这与王帮等⑸的报道相似。ICU血培养阳性检出率排在首位,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ICU和儿科分布较多,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内科、外科、ICU分布较多,白色念珠菌均分布在ICU,与王秀芳⑹报道一致。药敏结果显示,CNS对哌拉西林/他畔巴坦、咲喃妥因均100%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咲喃妥因均100%敏感,两者对青霉素G和氨节西林都高度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
6、/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较敏感。质粒介导的ESBL是肠杆菌科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7]。治疗上对已确认为产ESBLs的细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试验对某些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敏感,也应避免使用,可选用β・内酰胺酶加酶抑制剂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但应规范使用以避免产生新的耐药菌株出现。综上所述,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败血症治疗的难点,应尽早完成血培养药敏以及病原菌耐药性监测,采取对应的措施,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参考文献[1]张艳,林选英,耿奇.654份血液标本培养结果分析[几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7,17(8
7、):913-915・[2]张献.2050例血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报道[几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2):35-36.[3]冯颖,黃晶,姚兴伟,郑岚,何成彦.3500份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和病原菌分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0):1426-1427.[4]褚云卓,年华,邓宇欣,等•血培养的菌谱调查及耐药性分析[几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72-474.[5]王帮,李庆兴,苏刚,等.成人败血症与院内感染[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1,13(2):95.[6]王秀芳.200例血培养标本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
8、几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47.[7]徐雅萍,罗燕萍,周光,等•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