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85858
大小:55.9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7
《产品设计中用户探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品设计中用户探究方法摘要用户研究,又叫“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design,UCD)O当前的企业更多关注产品的最终使用者,生产的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的心理模式已成为产品开发的焦点。了解用户研究的方法,为设计师架起了一座认识用户、理解用户、洞悉用户进而完成设计创新的桥梁;适当的用户研究方法则会令这座桥更便捷、更准确通达彼岸。关键词用户研究产品设计中图分类号:P315.69文献标识码:A0引言用户研究,又叫'‘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design,UCD)O用户研究需要研究企业产品开发与用户潜在需求之间的关系,诱发出潜在
2、的用户知识,创建最终产品架构。1关于用户研究的方法1.1研究过程与用户研究有人认为,用户研究是为设计提供支持,帮助设计师了解用户;有人认为,用户研究就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还有人认为,用户研究是检查和评估设计质量的工具。用户研究在不同企业、不同项目中存在形式不同。有人认为,用户研究属于设计前期的调研工作。其实不然。用户研究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始终。不同阶段,用户研究的重点也不同。JesseJamesGarrett在《用户体验要素一以用户为中心的Web设计》一书中将整个设计过程划分为战略、范围、框架和表现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用户研究。在战略环节,需要通过对用户进行调查
3、,确定设计的理念,对产品进行定位。在范围环节,需要对用户的知识进行调查和分析,策划出产品涵盖的范围和内容,以及产品功能。在结构环节,需要掌握用户使用产品的心智模型,从而确定产品的材料、技术手段和信息构架。在框架环节,需要对用户进行测试,了解用户的行为模式、弄清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信息流。最后,在表现环节,要通过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对设计的产品进行评价和改进。1.2用户研究方法的选择用户研究领域有着相当广泛的研究方法。雅各布•尼尔森(JakobNielsen)提出用户研究方法的三个维度:态度与行为维度,定性与定量维度,网站或产品的使用背景维度;并建立了一个三维坐标系,以
4、此来分析产品开发中各种典型的研究方法。1.2.1对于用户研究方法的三个维度,对典型方法进行分析(1)可用性测试。参与者被召集起来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在访谈中,给他们安排不同的任务,并且要求他们使用一个模型或一种特定的生活模式来完成各自的任务。参与者可以大胆想象,按自己的想法完成各自被分配的任务。研究人员观察并实时记录他们的行为。记录下来的资料通常能够反映出可用性问题、满意度问题以及使用者的精神模型。类似的实验研究经常穿插在整个设计过程中。(1)民族志实地研究。民族志方法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过程以及工作环境,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
5、和问题。在整个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越早运用民族志方法进行用户研究,对于形式和功能的确立也就越有好处。(2)焦点小组访谈。参与者被限定在一个小范围内,一般6-10个人,被问及对于某个产品、服务、概念、品牌或者广告的反应。其优势在于:为市场开发以及品牌确定提供有用的用户意见;能够为产品策略绘制出蓝图;对引导更深入的用户意见反馈研究很有帮助。其不足之处在于:不适合产品的可用性测试;不利于设想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法预言未来的行为。(3)参与式设计。参与者被指导加入到小组会议中,一般4-8个人一组。在每个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被制定完成一系列的练习,这些练习经过专门设计
6、,用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心愿以及递进式的想法和观点。提供的资料通常允许参与者绘制出理想的产品体验。1.2.2每个维度都是一种区别不同研究的方法,它们回答不同的问题,也适合不用种类的目的。(1)态度-行为维度。这个方面的区别可以被归纳为“人们说什么”和“人们做什么”,这两者经常是相当不同的。态度研究的目的经常是理解、测量或者获知人们特定的观念,因此市场部门经常使用态度研究。(2)定性-定量维度。这两者基本的差别在于:在定性研究中,数据经常被直接收集;相反,在定量研究中数据是通过一个调查问卷或网络服务日志间接收集的。(3)产品使用背景维度。这个维度探讨的是:
7、在研究中是否使用产品,或者如何使用产品。2结语用户、产品、设计师并非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孤立个体。用户研究为设计师架起了一座认识用户、理解用户、洞悉用户进而完成设计创新的桥梁;适当的用户研究方法则会令这座桥更便捷、更准确通达彼岸。参考文献[1]Alancooper,RobertReimann.软件观念革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Garrett刀•用户体验的要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胡飞•聚焦用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