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沈阳经济区绿色转型发展政策建议

加快沈阳经济区绿色转型发展政策建议

ID:31682871

大小:60.3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7

加快沈阳经济区绿色转型发展政策建议_第1页
加快沈阳经济区绿色转型发展政策建议_第2页
加快沈阳经济区绿色转型发展政策建议_第3页
加快沈阳经济区绿色转型发展政策建议_第4页
加快沈阳经济区绿色转型发展政策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快沈阳经济区绿色转型发展政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快沈阳经济区绿色转型发展政策建议2010年4月,沈阳经济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深圳之后,第8个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等八城市,面积75402平方公里,人口2359万。经济区是我国重要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较完备的重化工业体系,门类齐全、配套完整,主导产业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竞争优势。

2、沈阳经济区在新型工业化方面的先行先试必将为先进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有益探索。一、沈阳经济区实现绿色发展转型的背景2003年以来,随着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沈阳经济区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与此同时,资源环境的约束也越来越强,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已迫在眉睫。(一)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并存,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辽宁是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之一,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856m3,约占全国人均水量的1/3,世界人均水量的1/12;而沈阳经济区又是辽宁省最缺水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642m3,水资源形势异常严峻。水资源短缺

3、导致开采过度。辽宁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39.9%,而沈阳经济区内的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73.8%,浑河、太子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更是高达83%以上。由于对地下水开采强度不平衡、开发技术落后等原因,已造成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如沈阳城区漏斗枯水期面积为49.7km2,辽阳首山漏斗枯水期面积为317.6km2,沿海的营口市已开始出现发生海水入侵。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还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辽河流域70%监测断面为劣V类水。由于辽河水系污染严重,沈阳经济区城乡地下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污染型缺水,饮用水安全受到

4、威胁。水资源严重短缺要求沈阳经济区限制高耗水的重化工业发展。(二)资源开发地区土地破坏严重,城市发展空间受限沈阳经济区多数城市都曾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开采地区。作为以采矿业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严重。尤其是煤矿和铁矿,采矿、地表剥离、矿渣、煤歼石等占用大量土地。仅沈阳经济区的10个大中型铁矿区占地总面积约119km2,破坏地面积81.67km2,釆场面积22.84km2,排土场、尾矿库占地面积58.83km2o抚顺西露天矿和3个排土场破坏土地达35.8km2,占市区土地面积的31.13%,仅采煤形成的矿坑长约6.6km,宽约2.2

5、km,深390m,占地面积10.4km2,占抚顺市区面积的9%。由于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土地承载容量不足,用地十分紧张。(三)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高,支柱产业增长后劲乏力沈阳经济区是一个以煤炭、钢铁、建材、化工、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供应和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经济结构偏重的老工业基地,能源资源消耗的强度比较高。2010年,沈阳经济区GDP占辽宁省的64%,但能耗却占73%;沈阳经济区钢铁每亿元产值的能耗高出全国同类产业平均水平的18%o同时,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使得号称"煤都”的煤炭资源已近枯竭,人均煤炭占有量160吨,为全国人均水平的四分之-0本溪、营口

6、等地区铁矿、煤矿、菱镁矿采富弃贫现象严重,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资源能源的高消耗给沈阳经济区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四)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新中国建立以来,沈阳及周边的城市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长期以来,高强度的开发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辽宁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全国首位,沈阳经济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省排放总量的74.5%。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加,汽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上曾发生光化学烟雾现象。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的城市为鞍山和本溪,其次是抚顺、铁岭和辽阳。沈阳、营口、抚顺、

7、大连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相比较髙,其余城市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很低,最少的仅占15.2%,加上城市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使得工业固体废物、垃圾围城现象严重。此外,由于环保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生态条件难以做到根本改善,森林面积分布不均,天然湿地面积较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36.32%,其中沼泽、芦苇湿地降幅达72.41%。以上情况说明沈阳经济区的环境承载力极其脆弱,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二、沈阳经济区实现绿色发展转型的困难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沈阳经济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8、发展,在调整经济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压力领域内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在实现绿色发展转型方面仍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一)“双高”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