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ki67、pcna与乳腺分叶状肿瘤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Ki67、PCNA与乳腺分叶状肿瘤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Ki67、PCNA在乳腺分叶状肿瘤(PT)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进行检测,比较良性、交界性和恶性PT中Ki67和PCNA表达的差异。结果:PCNA在不同组织级别的乳腺分叶肿瘤中表达指数有显著差异。Ki67蛋白表达在良恶性PT病变中有统计学意义(P50%为强阳性(+++)•着色强度仅为(-)者判为阴性病例,着色强度为(+)、(++)及(+++)者判为阳性病例。对于异质性明显的肿瘤,如果同一切片中同时存在(+)、(++)、(卄+)的情况,以高级别评分。Ki
2、67阳性表现为细胞核呈棕黄色着色而胞浆不着色.每张切片随机取10个阳性高倍视野,每个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癌细胞,根据阳性细胞占全部细胞的比例平均值将其分为:阳性细胞数50%为强阳性(+++)。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良性肿组为13.3%(2/15),均为弱阳性表达;交界性PT为60.0%(6/10);恶性阻为100%(8/8),其中50/0%(4/8)为强阳性表达(图1一D,E,F)o交界性PT和恶性PT中PCNA表达均明显高于良性PT(X12
3、=8.088,X22=17.710,P0.05)o2.2PCNA和Ki67在PT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指标表达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6073,P<0.001o见表3。3讨论现在认为PT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和生物学行为不完全相关。单一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方面的价值相对局限[2]。因此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把研究重点转向多个生物学标记联合应用方面。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简称PCNA)由Miyachi等于1978年在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并命名[3],因其只存在
4、于正常增殖细胞及肿瘤细胞内而得名。PCNA是一种酸性非组胺核蛋白,DNA多聚酶8的辅助蛋白,参与细胞增殖过程的DNA复制,其表达水平反映细胞增殖的活性。PCNA水平从G1期开始上升,S期最高,G2和M期下降[4]。主要反映是否处于S期,提示恶性程度增高,可用石蜡切片检测。PCNA的强弱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等显著相关。PCNA阳性率高,提示肿瘤生长快,恶性程度高[5]。PCNA反映了细胞正处于活跃的增殖状态,其阳性率与上皮性肿瘤的分期、疗效、愈后有密切关系。Ki-67是一种非组蛋白性核蛋白,半衰期短,存在于G0期以外的各个增殖周期细胞,与细胞的合成代谢有关。对于乳腺
5、癌,Ki-67越高,肿瘤细胞核分级越差,与胸腺11密噪核昔核标记指数呈正相关,其阳性表示癌细胞处于增殖状态,提示预后差,很可能成为最重要的一种增殖标志物[6]。Ki67的测定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一种有用的参数。Witte等[12]发现低增殖活性的PT主要是良性的,而高Ki67表达的则说明是恶性PTO本研究显示K167表达和PT的组织学分级相关。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同。目前PT的临床结果、预后的判断仍是以组织学类型为基本信息,本组研究结果证实,PT间质细胞中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和组织学良恶性呈正相关性,预示着可以把它们用作PT恶性度的辅助标记.将其表达与PT组织
6、学参数结合起来。可能有助于制定出更客观、合理的PT诊断标准,为预测PT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结果提供参考。PCNA和Ki67有可能作为判断PT恶性度的指标。用PCNA和Ki67来反映乳腺分叶状肿瘤增殖活性,辅助进行组织学分级,鉴别良恶交界性病变及估测预后,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参考文献[llTavassoliFA,DevileeP.WorldHealthOrganiationclassificationoftumoursPathologyandgeneticstumoursofthebreastandfemalegenitalongans[M].LyonIARCPres
7、s2003,100-103[2]ChartYJ,ChenBF,ChangCL,etal.Expressionofp53pmtmnandKi67antigeninphyllodestumorofthebreast[J].JChinMeal4”De,2004,67(1):3-8.[2]ZissisC,ApostolikasN,KonstantinidouA.Theextentofsurgeryandprognosisofpatientswithphyllodestumorofthebreast[J]・BreastCancerResTreat,1998,8(3):205
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