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辩证治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辩证治疗分析白淑连(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府南金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072)【摘要】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8例的中医辩证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治疗,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o结论:RE的发牛主要是LES功能障碍及食管继发性蠕动障碍,在依证治疗的基础上,应加用或重用和胃降逆及疏肝理气之药。依理治疗,在依证治疗的基础上,还可配用或加用相应
2、药物。若食管瘢痕狭窄,可行内镜扩张或置支架治疗,必要时可行抗反流手术治疗。【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辩证;【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335-02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因“酸”或“碱”的侵蚀,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病变部位主要在食管的中下段。木病属中医“胸痛”、“反胃”、“吐酸”、“噎食”等范畴,现称“食管痺”。诊治该病需分析其病因、病机、病位及病性,以有利于辨证。首先在确定病因中应注意询问诱发因素,如是否受寒、饮食是否失
3、宜、有无情志所伤、平素脾胃功能情况等[1]。确定寒热属性,吐酸时作、口干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数为热证;反酸受寒后发作、饮食喜热、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为寒证。虚实属性中初病多实,久则虚实夹杂。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8例的中医辩证方法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收治的4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收治,其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7.5±8.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2年,平均5.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有
4、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口咽部等表现。主要原因:饮食不节28例,情志不调17例,其它至脾胃受损3例。1.2方法1.2.1依证治疗脾虚胃逆证,补脾健运,和胃降逆。香砂六君汤加味:党参、黃茂各20〜30g,海嫖«20g,白术、茯苓、木香、陈皮、生枇杷叶、半夏各10g,砂仁、炙甘草5g,生姜3g。湿热气逆证清热祛湿,和胃降逆。黄连温胆汤合清化饮化裁:黄连、竹茹、半夏、茵陈、厚朴、佩兰、赤芍、茯苓各10g,陈皮、白豆蔻各6g,白扁豆12g,惫改仁30g[2]o肝胃气逆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丹梔逍遥散
5、加减:丹皮、梔子、柴胡、赤芍、枳壳、当归各10g,白术、法半夏各代赭石15g,旋覆花、薄荷、甘草各5》脾寒胃热证温脾清胃,和气降逆。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味:党参、茯苓、元胡、炒竹茹、半夏各10g,黃苓、黄连、干姜各5g,锻瓦楞子30g,炙甘草3g。正虚血瘀证,益气养阴,化瘀散结。方药:启膈散合橘皮竹茹汤加减:太子参15g,玉竹、生地各12g,丹参、竹茹、郁金、麦冬、荷叶蒂各10g,桃仁、当归、浙贝母、丹皮各10g,甘草5go1.2.2依因治疗在依证治疗的基础上,应加用或重用和胃降逆及疏肝理气之药,如半
6、夏、枇杷叶、旋覆花、沉香、枳实、枳壳和柴胡、香附等药;亦可加用锻瓦楞、海螺嫦、白及等收涩制酸的黏膜保护药。1.2.3依理治疗在依证治疗的基础上,还可配用或加用相应药物。如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或糜烂,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等;溃疡加血竭、丹参等;瘢痕加三棱、莪术等;狭窄加枳壳、苏梗等。若食管瘢痕狭窄,可行内镜扩张或置支架治疗,必要时可行抗反流手术治疗。2.结果4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治疗,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3•讨论胃食管反流病(GERD)系指
7、食管下部黏膜破损呈界限清晰的条索发红或带有白苔,据其有无白苔或发红的破损情况分为2类:①有糜烂的称反流性食管炎(RE);②无黏膜破损的称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病(NERD)o实际上这两种分类只不过是肉眼所见的变化。临床症状RE与NERD两者极为相似,RE有胃酸反流者占90%,NERD有胃酸反流者只占70%,其余的30%为酸以外的因素。如果由化生的柱状上皮取代了受损食管黏膜的鳞状上皮即形成了Barrett食管。依证治主要证是肝胃不和,余是脾胃气虚及脾胃失和、肺胃失调、胆胃失调、肝郁化热、脾胃湿热和气滞胃瘀
8、等。治法有理气(疏肝气、降胃气、升脾气)、降逆(清降、温降)、补运(温阳、养阴)和祛湿、化痰、消食、散瘀以及护膜、抑酸等方法[3]。从实治多于虚治。常用的方有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四七汤、旋覆代赭汤、温胆汤、吴茱萸汤、甘露消毒丹、半夏厚朴汤、保和丸、左金丸(实证),黄茂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益胃汤等(虚证)[4]。基本方有治噎丸(半夏、桃仁、梔子、黃连、蜂蜜)、仙方活命饮加减、广济槟榔散(人参、槟榔、橘皮、華拨、茯苓、生姜)、消化II号(党参、白术、甘草、鱼古、黃连、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