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讲)-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讲练测系列(解析版)

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讲)-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讲练测系列(解析版)

ID:31653605

大小:97.38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1-16

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讲)-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讲练测系列(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讲)-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讲练测系列(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讲)-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讲练测系列(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讲)-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讲练测系列(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讲)-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讲练测系列(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讲)-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讲练测系列(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备战2018高考学科网三轮讲练测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讲案)1.冋顾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形象情感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2.熟练常握并运用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形象情感类试题答题技巧。舒■精讲考向結考向一:鉴赏形象【真题典例】1.[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静处谁知世有机。淸游始觉心无累,更待夜深同徙倚【鬥,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答案】

2、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乌)入手分析即可。【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二、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三、再看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补充。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他“口落断桥人独立”

3、为叙述「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人独立”“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S其次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I田i面。(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答案】止因为能“清游”“静处S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冇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

4、评价D。【名师点睛】分析心境,即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対古代诗歌中流露出來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诗屮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屮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三是注释暗示信息。该题中关注第二方面,从句中“心无累”“世有机”入手分析。(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

5、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復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学科¥网【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

6、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鉴赏时不仅要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且要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效果。本题重在对情和景的关系(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考查。1.[201.7年高考课标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式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吋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

7、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吋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

8、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答案】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分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吋运用典故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