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外探究演绎精彩生成

一次意外探究演绎精彩生成

ID:31641083

大小:55.2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一次意外探究演绎精彩生成_第1页
一次意外探究演绎精彩生成_第2页
一次意外探究演绎精彩生成_第3页
一次意外探究演绎精彩生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次意外探究演绎精彩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次意外探究演绎精彩生成【案例背景】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动态生成。《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南京市中考指导说明》明确指出,化学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

2、相互联系与渗透,通过三维目标融合,并将“科学探究”融入其中。在中考试卷的内容结构中科学探究约占25%左右。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各主题的学习中,而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本案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关于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在教学预设中通过对没有明显反应现象的实验方案设计,探究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原理,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深化对酸、碱化学性质的系统认识。而课堂意外的发生,生成了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在师生共同探究释疑的过程中,促发了学生

3、对新问题的思考探究,发展其科学素养。【案例再现】某日,我刚到校,有位同事遇突发情况,急匆匆地让我几分钟后去上第一节课。换课虽没问题,可毕竟实验器材还没准备好,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我急忙来到实验室,拿了器材就往班上奔。“铃……”伴着清脆的铃声,我走进了教室,开始了这节新授课,课题是《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课堂伊始,复习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师提出问题:酸与碱之间能反应吗?带着好奇,生提出实验方案1: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结果实验时并没出现明显现象,酸与碱反应了吗?

4、生议论纷纷。尔后,他们展开讨论并提出改进方案2:先向烧杯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駄,再滴加稀盐酸,搅拌,观察现象。理论上的实验现象应是酚駄先变红,加入盐酸后,颜色会逐渐变浅直至无色。方案确定后,我请学生上台实验。但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刚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酚立刻意识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过大,心里不禁咯嗜了下。糟糕,一定是课前过于匆忙,没预先实验,我竟然拿来了氢氧化钠的浓溶液。怎么办?这时,我灵机一动,决定将计就计,因势利导。我立马抛出了一个新问题:为何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变红的酚駄会瞬间褪色呢?接

5、着,师生共同探究该变化可能的原因。提出猜想①:这会是偶然现象吗?然后通过再次实验,依然出现相同现象,此猜想被否定。猜想②:这可能是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了吗?然而把酚駄滴入碳酸钠溶液中能变红,此猜想也被否定了。猜想③:这可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变质引起了褪色,通过讨论此猜想也被否定。猜想④: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过浓所致吗?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的一支加水稀释,另一支不加水,然后分别加入相同滴数的酚駄,观察现象。实验后观察到:加水稀释后的红色不褪,而没加水的红色迅速褪去。

6、原来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过大引起酚駄变红后褪色的现象,谜团终于揭开。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终于找到了红色褪色的原因。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看来,反应物的浓度不同时,反应现象可能不同。然后,我请学生把上述氢氧化钠浓溶液稀释后再进行酸碱中和实验,现象明显,取得成功……“铃……”下课铃响起。一次意外的生成,虽未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留下一丝遗憾,但当我走出教室时,心情仍难以平静。这种师生亲历探究、不断生成的课堂魅力,让我折服,久久回味。【教学反思】教学是师生对话、互动而展开的动态生成的活动。中学生好奇心强

7、,求知欲旺。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感受,学会“留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地变动”。教学时要预设与生成并重,善于捕捉课堂中有价值的信息,留下生成的空间,让他们亲历思维火花的碰撞,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更多成功的机会,以人为本。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验可使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方法,初步形成探究能力。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实验为载体,变静态为动态,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本节课中师生亲历探究、

8、不断生成的课堂魅力,触发了学生思考的激情,实现了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处理课堂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本节课也有不足,在探究讨论时,有部分学生不能参与互动,学习效率低下;由于事先实验准备不足,事件突发,造成课堂上的意外情况。我们应努力在课前预设更多的可能,为课堂的精彩生成预留足够的空间。面对课堂中的意外时,我们要迅速做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