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相关免疫组化探究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相关免疫组化探究

ID:31640364

大小:57.9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6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相关免疫组化探究_第1页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相关免疫组化探究_第2页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相关免疫组化探究_第3页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相关免疫组化探究_第4页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相关免疫组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相关免疫组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相关免疫组化探究[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对24例IMPC进行观察,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其激素受体、Cerbb-2和细胞增殖表达。结果24例IMPC光镜下特征性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或小腺管状排列,细胞团外缘毛糙呈锯齿状,表面细胞质微绒毛样改变,缺乏纤维血管轴心,胞质伊红染,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较深,不同程度异型。免疫组化ER、PR、CerbB-2阳性率分别为75%、62.5%、54.2%;Ki-67阳性率70.8%,生长指数10%〜80%,平均3

2、0%。结论IMPC是一种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表现的少见乳腺癌类型,易转移,高淋巴结侵袭性。[关键词]乳腺肿瘤;微乳头状癌;免疫组化;临床病理分析[中图分类号]R730.2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2)33-0097-02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是乳腺癌中的一种少见类型,2003年新版WHO《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及遗传学分类》将其正式确定为乳腺癌病理类型中的一个独立类型。由于IMPC生物学行为具有明显的侵袭性、淋巴结高转移率和预后差等特点,所以本研究回顾收集我院近两年中诊断的IMPC乳腺癌病例,进行病理学特征观察和相关免疫组化检

3、测,以提髙临床和病理医生对该类肿瘤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7月〜2012年8月间所有因乳腺癌而行乳腺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病例,复习2003版WHO乳腺肿瘤分类的IMPC诊断标准,从中筛选出符合诊断条件的病例24例,所有病例均有完整临床资料。1.2方法所有病理标本均采用4%中性甲醛固定,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选用ER、PR、Cerbb-2.Ki-67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DAB显色,免疫组化步骤均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抗体及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3结果判读1.3.1ER、PR、Cerbb-2.Ki-67ER、

4、PR、Ki-67染色均以细胞核内棕黄色颗粒为阳性,ER、PR阳性率为阳性细胞$1%,Ki-67阳性率为阳性细胞210%。CerbB-2阳性染色位于细胞膜,〈10%的细胞着色为(-),210%细胞有不完整胞膜着色为(+),210%细胞有较弱但完整的胞膜着色为(++),230%细胞有较强且完整的胞膜着色(+++)。所有免疫组化检测项目均设立阴阳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已知阳性切片滴加抗体,阴性对照以PBS替代一抗抗体使用。1.3.2病理诊断按照2003版WHO乳腺肿瘤病理学分类IMPC的诊断标准进行判读。2结果1.1临床特征本组24例均符合IMPC的诊断标准,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

5、龄24〜80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右乳10例(其中2例为双乳癌,1例伴发左乳浸润性导管癌,1例伴发左乳导管原位癌),左乳14例。肿块最大者4cmX3.5cmX3cm,最小者1cmX1cmX1cmo全部病例均行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发生淋巴结转移者18例(75%),多淋巴结转移者(23个)15例(62.5%)o2.2组织病理学特征光镜下特点: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或小腺管状排列,由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分隔带无内衬细胞,微乳头常外缘毛糙呈锯齿状,表面细胞质呈微绒毛样改变,缺乏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团与分隔带之间有明显的中空腔隙形成主间质分离(封三图7);肿瘤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胞

6、质伊红染,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较深,伴有程度不同的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大部分病例内可见淋巴管或血管内癌栓,转移的淋巴结内病灶成分与乳腺原发灶形态学相同(封三图8)。2.3免疫组化标记ER阳性率75%(18/24),PR阳性率62.5%(15/24),CerbB-2(++〜+++)阳性率54.2%(13/24),Ki-67阳性率70.8%(17/24)O3讨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为乳腺癌中的一种少见特殊类型,在1993年被Siriaunkgul和Tavassoli[1]等最先描述和报道,他们认为IMPC独立存在或混杂存在于其他类型乳腺癌组织中,是乳腺浸润性导管

7、癌中的一种少见特殊类型。随后IMPC的相关报道不断增加,对其研究不断增多,人们开始认识到其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及患者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高风险,在2003年WHO新版乳腺肿瘤分类中正式将其归为乳腺上皮性肿瘤的一个新类型。1.1临床特点IMPC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平均年龄50〜62岁,Gvnhan-Bilgen等[2]研究显示IMPC患者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结果,与普通浸润性导管癌相比,不存在特异性。收集本组24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手术前主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乳房钮靶片、彩超结果与普通乳腺癌相比亦未发现明显特征性改变,因此,目前I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