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39085
大小:59.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6
《举重运动生物力学探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举重运动生物力学探究现状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2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对目前举重科研中使用的运动生物力学方法进行综述,为丰富发展举重教学和科研提供参考价值。关键词举重运动学动力学生物学在中国知网上以举重、挺举、生物力学为关键词,查阅了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试图从举重的运动学研究、举重的动力学研究、举重的生物学研究,三个方面对举重中涉及到的生物力学科研进行综述,为更好的进行举重运动生物力学科研提供参考价值。一、举重的运动学研究国外
2、学者[1]认为在过渡阶段和下蹲支撑阶段女子和男子相比,屈膝幅度明显较小,动作也慢。此外,男子在第一发力阶段施加在杠铃上的功明显要大于第二发力阶段。相反,女子在两个动作阶段表现出近似的机械功。约翰•加汉姆尔[2]提出了抓举技术“杠心”(杠铃横杠中心点,即杠铃重心所在位置)的最佳轨迹成明显的“S”形轨迹。张跃[3]通过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抓举技术在不同动作阶段“两心”在矢状面和水平面上的偏移,结合“杠心”最佳轨迹的特点,揭示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刘宗友[4]发现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杠心轨迹穿越重心轨迹,杠心几乎贴着人体重心
3、向上运行,表现出发力"近”的特点。单信海[5]等通过研究崔文华抓举200.5公斤超世界记录的技术分析,也发现杠心轨迹穿越重心轨迹的特点。而WolfgangBaumann[6]等通过研究发现运动员的杠铃轨迹均没有穿越垂直参考线,而是表现为杠铃向身体的后方运动,最终导致运动员在发力后的后跳。而这被Vorobyev[7]认为是动作技术不稳定的表现。从杠铃的轨迹及膝关节角的变化上看,抓举动作存在两次最大伸膝过程和一次屈膝过程[8]。Enoka,R.M指出[9],举重的屈膝过程在确定身体姿势,使杠铃的运动轨迹更靠近髓关节和
4、背部肌肉具有一定意义,允许在一个更加适宜的阶段充分利用膝关节伸肌的力量。Garhammer,J[10]指出抓举技术的优秀运动员在过渡阶段仍能保持杠铃垂直速度的继续上升。TadaoIsaka[ll]、杨斌胜[12]、张跃[13]、RaoulF[14]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指出:在过渡阶段,膝关节回屈的同时,为了保持杠铃垂直速度的继续增加,应积极快速地伸體。二、举重的动力学研究国外学者[15]通过摄像和测力台同步测试对10名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的60%和70%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抓举60%和70%的强度时
5、,受试者在第二发力阶段的地面反作用力明显大于第一发力阶段和失重阶段。艾康伟[16]通过应用逆向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对抓举的技术动作各关节的受力和净矩进行计算分析,他们对抓举动作髓关节净力矩分析表明,对于抓举,轆关节最大净力矩与对应此时刻的骯关节角度呈负相关。刘平等[17]指出抓举技术失败动作分为杠铃前掉和后掉,前掉主要和发力效果因子及接铃调整因子有关,后掉主要是接铃调整失败。杠铃最大速度、惯性上升高度和发力最大力量是监控发力效果的主要指标,接铃Fy力变化、跳步距离、引膝Fy力变化是监控接铃的主要指标。跳步是影响动作成
6、败的关键因素,它与杠铃的横向运动趋向、接铃成败高度相关,引膝Fy力、发力弹杠时杠铃前向运动和发力杠铃后向运动是决定跳步距离的主要因素。Yung-HuiLee等[18]得出在抓举过程中的两种典型的地面反作用力曲线:两种曲线在杠铃离地前0.2秒到杠铃离地瞬间这段时间都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Carlock[19]等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运动员的纵跳能力和举重表现呈高度相关。K.Funato[26]发现高水平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相比,在抓举时的地面反作用力有两个明显特征:1•失重时间较短,能够更好的利用肌肉收缩弹性能;2•在失重
7、期间表现出更大的向前的水平力,说明更好的利用了伸骯肌群的力量。三、举重的生物学研究陆爱云等[20]认为从肌肉的活动顺序上来看,股直肌、竖直肌、胫骨前肌是较早动员的肌肉,尔后才是肱三头肌、三角肌、前臂屈肌及肱二头肌等,反映出举重项目是大肌肉先活动再带动小肌肉的特点。卢德明[21]使用八导遥测肌电仪测试了股四头肌(内、外、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紙棘肌和背阔肌等8块肌肉的肌电图。各动作阶段肌电图曲线的电压值以校准信号的电压值为标准进行测量、计算得到,各动作阶段肌电的振动频率由该动作阶段的时间与振动次数求
8、得。孙砺等[22]选取8块在抓举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浅层骨骼肌做同步肌电测量。运用相关软件得出8名运动员在3个不同重量的抓举全过程中8块骨骼肌活动的先后顺序(时序)。庞军等[23]研究使用Motionanalysis三维分析系统及Norexon16道肌电仪,对一般水平的运动员在不同重量下进行挺举的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方面的浏试。通过运动学和肌电图分析,得出一般运动员在捉举不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