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会“减负”也是一门教学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会“减负”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曾听到过三种有趣的说法: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那么什么是减负增效呢?本人认为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
2、笔者认为这一观念的出现其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艺术要求。现今数学作业多,成为学生过重的负担,归根结底是教学不讲究艺术的结果。例如,课堂死板、内容枯燥,学生课堂提不起精神,造成课堂效益差o又如,教学仍然按部就班,对教材不取舍,面面俱到,造成课堂教学时间完不成授课任务。于是把大量巩固练习的作业挤到课外,和其他学科一起,致使学生疲于加班加点。再如,有的没有完整合理的课堂规划,没有合理的教学方法,造成教学时间分配不当,课内耽误课外补等等。可见,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主要在教师,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艺术,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那么
3、数学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它和学业减负有哪些关系呢?本文对此问题进行阐述。一、表现在对数学学科魅力的挖掘和展现上学生对数学魅力感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的喜恶。数学教师必须善于挖掘数学学科的魅力,并让学生享受到这种魅力,才能让他们喜欢上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课堂效益,从而减轻课外作业的负担。数学课有很多史料,它们大都有浓浓的“情”和“理”,这种“情”和“理”是数学的魅力之一。教师要善于发现这种数学史的“情”,导出数学史的''理”,让“情”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法国伟大的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数
4、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在教学中,尽管我们反复强调学习知识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历史叙述,那么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感到费解的。对于学习数学的学生而言,一些课程所介绍的通常是一些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的数学片段,而历史可以提供整个课程的概貌,不仅使课程的内容互相联系,而且也使它们与数学思想的主干联系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同时,学生还可以看到数学发展的曲折,数学家们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
5、数学史中那些能够深深感动学生、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知灼见,还将获得顽强学习的勇气,进而塑造完善的人格。数学的实用性强,也是数学学科独特的魅力。我国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故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
6、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要展现数学的魅力,首先教师要培养起自己乐观幽默的性格,要培养起自己能“说”会“道”的数学能力。有了这些,教师既能参与又能示范,既能展现数学的魅力,又能表现教师个人的魅力,从而让数学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数学老师。让学生喜欢教师,老师还需给学生提供长期的、频繁的、展现自我魅力的机会,让他们在领略数学魅力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数学成功的喜悦。课堂效益提升的关键是老师,如果一个老师深受学生喜欢,那
7、他的课堂也必定让学生学得愉快,学生自然不会感到有负担和压力。可见,数学教师善于挖掘数学魅力,展现数学魅力,是减负的关键。二、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和设计上只有根据教学计划,合理选择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在课堂内完成预习、新课学习、复习等环节的学习任务,从而减轻学生课外的学业负担。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有很多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比如,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虽然教学难度降低、教学内容删减,
8、但并没有改变多数学生厌烦学习数学、学生的负担过重的现状。因此,本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下工夫,旨在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力求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