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传授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启示

传统传授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启示

ID:31636940

大小:57.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6

传统传授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启示_第1页
传统传授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启示_第2页
传统传授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启示_第3页
传统传授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启示_第4页
传统传授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传授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传授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启示[摘要]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一直是一种强调“人”、强调“实践”的教育理念,它对当前我国直接嫁接西方设计教育的课堂模式提出了反思。传统传授方式中的“因材施教”、“言传身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想,要求我们在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打破现有的专业划分框架,推广综合的、交叉的跨学科性研究;强调学生的设计实践与感性认识,打破课堂教学模式,推广课堂融入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传统文化活用多年来,我国设计教育嫁接西方设计教育理

2、论,忽视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本土传授思想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也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供给。一、打破现有的艺术设计专业划分框架,重视跨学科研中国式思维模式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注重人与世界万物的统一性以及相互关系,其文化追求是寻找人的生命、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共通的普遍性规律,因而我国文化领域的发展着重横向联系,即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没有明显的区分,二者是相互渗透的。用西方传统纵深发展的学科标准来看,我国传统科学实际上是一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哲学、艺术、文学、天文学

3、、数学都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我们知道,古代的很多设计大师,也是绘画大师、书法大师,许多学科之间本身就是个统一的体系,没有必要单独的划分。然而,中国当代设计教育体系实际上采用的是一种基于学科划分的割裂式教学系统,这一系统源于西方设计教学理论。不能否认这一教学模式也存在其优势的一面,对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对课程进行科学划分、通过独立学科割裂的相对静止的教育模式,是与中国式思维相冲突的,也制约了当代设计教育的发展。现有框架下的素描就是单色黑白灰层次的理性分析,

4、设计史只讲设计现象的发展历史,这种细致的、割裂的研究,对于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中国人来说,单一学科的学习是难以诠释世界万物之间相互影响、相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而且,这种严格的框架划分也很难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与融会贯通,往往只有当多个学科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样的教育模式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为什么中国艺术设计学生总是感慨学校学的知识没有用?觉得学校学的东西与社会实践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这或许就是根源所在。要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式的思维模式应该是值得借鉴的。即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综合训练与跨学科交

5、叉教育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比专业细致科学划分教学更有利。借鉴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就是要将系统、整体、类比的思维方式强调到当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即通过深入一学科的学习与研究,掌握系统的的学习思路,进而举一反三。具体到操作层面,在艺术设计学科的设置与划分中应适当整合现有专业。如构成课程可进行合并;设计行为心理学又是与民俗学、社会学等相互渗透;设计市场、设计管理等更需要综合知识的灵活运用。二、构建课堂融入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避免割裂式教育我国先人一直强调“要学艺先学做人”,一直将“学做人”作为教育之本。古代设

6、计教育一直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通过师傅的言传、心授、身教的方式方法来进行传承的,与现代西方设计教育中强调的课堂与工作室相结合的模式相比,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教育可以说是没有课堂形式的,也可以理解为是将课堂溶于手工作坊、艺术设计坊的教育模式。拿古代陶瓷制作的手工作坊来看,其强调的是实践与感性认识,体现了教育过程中的象体结合、主客相容,重体悟移情与时空观念的联系与变化。这样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整个传授过程中,师傅虽传授技术技巧,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引

7、导学生,让设计创造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这样的教育思维与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相比,其''学”的成分要明显偏大,比如美术基础的训练,老师用透视理论、色彩理论、构成理论对物写生的方法进行教学,教会学生理性的写生,这样的模式最后只能是培养画匠,是很难培养出艺术家的。事实上,在中国文化的传统艺术理论中也认为,对客观事物写生、临摹训练,并未真实表达客观事物,其中缺少了最重要的“生活感悟”与“主观情感的表达”。可以说,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这种科学教育,加重了“教”的成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培养。再加

8、上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与传统文化中的含蓄、保守观念的影响,最终使得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就不奇怪了。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中国当代设计一直处于亦步亦趋的模仿状态,难以塑造中国设计品牌的一个关键因素。当然,我国古代设计传承方式也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家族化传播造成了技术交流的封闭与保守。对于今天全球化的发展,加强文化交流对于艺术设计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应结合中外艺术设计教育理论,构建一个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即构建课堂溶于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