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32843
大小:59.7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6
《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临床应用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临床应用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的护理。方法:对本科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期间12例患者,其中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术后1例,内固定术后伤口不愈合2例,糖尿病足2例,感染性伤口7例,均在彻底清洁创面后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12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拆除负压引流装置后,1例创面见大量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骨折内固定术、伤口缝合术,11例伤口愈合,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疗效的关键。【关键词
2、】负压封闭引流术;骨科临床应用;护理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于1994年引进中国,通过应用VSD材料、半透膜、三通接管、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来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能够彻底去除病变区域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减少了患者创口反复换药的痛苦,在骨科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我科自2010年起开始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不愈合、感染性伤口,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科2010年4月至2013年7月期间1
3、2例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4〜58岁,平均41岁;其中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术后1例,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不愈合2例,糖尿病足2例,感染性伤口7例。1.2方法:彻底清创,将VSD负压敷料按创面/腔大小修剪并贴附于创面或置入创腔内,边缘可间断缝合数针固定,将泡沫材料上的硅胶管从远离创面处引出。清洁创面周围皮肤组织,使用生物透性膜封闭创面和VSD敷料,膜范围应超过创缘3cm,连接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吸引,调整负压至-125〜-450mmHg[l],以敷料收缩变硬,有液体引流出为度,说明密封较好,负
4、压效果满意。2护理2.1术后患肢护理术后将患肢抬高,20°〜30°为宜,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注意观察肢端末梢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2.2引流管护理2.2.1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瓶置于低于创面处,维持局部负压封闭状态。搬运患者或患者外出检查时,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反折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端,用无菌纱布包裹,妥善固定后再行检查。每日晨更换引流瓶,更换吸引瓶时要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SD扩创材料内。在操作过程中引流管不能高于创面,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2.2.2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气味、量,并做好记录。当引流出大
5、量新鲜血液时应马上通知医生,仔细检查创面是否有活动出血,并正确处理。2.2.3负压效果的观察: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护理的重点内容。负压一般保持在T25〜-450mmHg,过低的负压可引起引流管堵塞、引流区内出现积液且无法逸出,过高的负压可能引起出血、张力性水泡等并发症。每引流出50ml液体时,负压瓶内的负压就减少75mmHg,因此,当引流出液体时应及时补充负压,以保持恒定的负压[1]。2.2.4负压保持在正常状态时,VSD敷料表现为塌陷,敷料外可见清晰的引流管管形。如敷料回复原状、鼓起或未见引流管管形,表明负压失效,应检查引
6、流装置是否有漏气、引流管有无折叠和堵塞等。2.3疼痛的护理了解患者疼痛时间、性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适当调整体位,分散注意力,指导解决的方法,必要时给予止痛药,以保证足够的休息及睡眠。2.4饮食护理鼓励患者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严禁烟酒,以利于创面愈合。2.5功能锻炼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锻炼次数、幅度、时间、运动方式[2]。3结果12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拆除负压引流装置后,1例创面见大量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骨折内固定术,伤口缝合术,
7、11例伤口愈合,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4讨论VSD敷料通过全方位引流,改变细菌生长环境,减少创伤后受损组织产生的毒性分解产物,减少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同时半透膜形成的密封环境,将开放创面变成闭合创面,阻止了外部细菌进入创面,杜绝创面发生再次感染的可能。通过控制的全方位负压,持续引流出创口处渗出液,保持局部组织干燥,刺激肉芽组织生长[3-5]。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和治疗费用,又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疗效的关键。参考文献[1]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
8、].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赵万秋,钱火红•外科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的应用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3):48-49.[2]周建大,刘进言,胡媛等•负压引流与创面修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91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