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28320
大小:1.19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16
《人教版物理八下2.3《平面镜成像》WORD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课题:《平面镜成像》----科学探究的教学作课教师:李鹏飞作课单位:石家庄市栾城县窦妪镇一中李鹏飞:石家庄市栾城县窦妪镇一中物理教师,物理备课组组长,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曾获栾城县评优课一等奖、石家庄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连续多年中考与全县物理统测全县名列前三、在各种知名期刊报纸发表物理教研论文多篇。《平面镜成像》----科学探究的教学【教学目标】l知识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的形成。3.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l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2、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l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感。2.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渗透人文关怀,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虚像的初步概念。【教学准备】l分组仪器:平面镜、薄厚不同的玻璃板、自制改进平面镜、相同的蜡烛2支、不同的蜡烛2支、自制相同“A”字模型2个、自制不同“A”字模型2个、8K白纸、刻度尺、三角板2个、学生学案。l教师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
3、实物投影、视频文件。【设计思路】《平面镜成像》作为初中物理第一个全面设计探究各个环节的科学探究课,无论在所处的位置还是中考得失角度分析。在整个初中物理尤其是科学探究课的教学中举足轻重,本节课的顺利实施,为以后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以红遍祖国的刘谦魔术和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指导学生完成:通过实例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大胆的猜想假设、围绕实验目的选择合适仪器、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证据得出科学结论、交流试验中的得失优缺点、评估实验方案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整个过程,为以
4、后独立探究学习铺平道路。本节课中,常规实验未给学生准备其他供选仪器,多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较平面镜,玻璃板成像可以更好找到像的位置,但颜色效果不清晰,玻璃板薄厚影响试验现象等弊端)用点燃的蜡烛代替物体,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像(虽然可以比较物像的大小、物距像距,但实验涉及面过窄,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精神)。为改进试验常规实验的种种不足,正真体现学生探究学习,加入平面镜、薄厚不同的玻璃板、自制改进平面镜、大小不同的蜡烛、自制相同“A”字模型、自制不同“A”字模型等,使学生更能发挥想象力,激发探究意识、培养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究学习试验中
5、,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实验方法、过程进行评估交流,增进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幻灯片中名人名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设计特色】1、自制残缺平面镜(彩色图片)2、自制物体(彩色图片)3、学生探究活动的展开围绕“像”的获得方法及手段【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媒体应用引入新课播放刘谦魔术“隔山打牛”引入新课:平面镜成像(板书)观看视频,思考其中的原因,大胆猜测。培养试验观察能力;视频“隔山打牛”进行新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平面镜中的自己
6、,提出问题:1、平面镜中的自己(像)和镜前的自己(物体)大小有什么关系?2、平面镜中的自己(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镜前的自己(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观察镜中的像与自己比较,思考,提出问题培养观察能力,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开启探究学习的大门幻灯片进行新课进行新课猜想假设引导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即提出猜想。讨论并提出猜想假设:1、平面镜中的自己(像)和镜前的自己(物体)大小(相等/较大/较小)2、平面镜中的自己(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镜前的自己(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较远/较近)说明提出猜想的理由能够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提出与物
7、理有关的问题幻灯片设计实验讲解设计实验的基本流程,1、探究目的-----2、设计思路-----3、仪器选择------4、试验表格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交流设计探究基本内容:1、确立正确的探究目的;2、整理基本探究思路;3、选择合适仪器。4、绘制试验表格。引导学生正确探究设计理念,使学生学习围绕正确的目的选择仪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幻灯片、学案进行试验在学生自己设计试验的基础上(无论是否合理)进行试验。指导学生进行试验:在观察成像时,改变物体位置,进行多次试验。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试验。进行合作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
8、据。并进行多次试验。设置综合开放的试验,学生通过感知试验现象,通过尝试进行并观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