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26049
大小:57.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6
《《论语》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摘要:《论语》中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加以现代实际形成了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现代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加强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材施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论语》;启发式教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这几年,我们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继承我国优良的教学传统,运用现代启发式教学原则,活用教材,优化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孔子的教学法作一简述。一、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孔子(公元
2、前551〜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世界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首先是教育的实践家,因此正是中国古代教学法的首创者和运用教学法的大师。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日趋灭亡,封建社会日渐建成的激变时代。在教育方面,随着封建的经济与政治力量的增长,原由奴隶主统治阶级垄断的官学也日趋没落,而私学迅速兴起(即由“学在官府”至“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这就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各阶层的人通过求学获得参与社会变革才能的强烈需求。在这一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中,孔子力
3、树"有教无类”的伟大思想,创立私学,并坚持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伟大精神,终生培育人才,收弟子三千,出贤人七十二,取得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杰出的成就,成为万世师表。孔子及其弟子的重要活动和言论,由弟子及再传弟子记载成为《论语》一书(大约成于春秋战国之际),全书共有二十篇,以孔子的言行为主,也夹杂有弟子的言行,是无系统的语录和记事体裁。全书的记载内容有509条,其中有关教育的言行371条,而孔子本人及其弟子的教育言行实录,也正是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最重要的材料。在《论语》中可以发现孔子一列首创和运用的著名的
4、教学法,他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启发式教学法一一即启发教法,孔子对它的精辟论述是“不愤不启,不怖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南宋朱熹在他的《论语集注》中对孔子的论述给予了这样的注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非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发其辞。”由此可知,“愤”与◎非”是属于学生方面的,“启”与“发”是属于教师方面的,而孔子对这一方法的要求是:教师的启与发式以学生的愤与1■非为基础而进行的(愤与憐又相互影响,即思维的活动与语言的活动互相激发),没有学生的愤与楼,就不能有教师的
5、启与发,即愤而启,屮非而发。如果教师给学生举出某方块上的一个角落(解释),学生不能由此类推得知其他的三个角(解释),那么这说明学生没受到启发,就不必再启发了。由于孔子的启发法针对的是学生在思维和语言两方面活跃起来的智力的高涨状态,并且及时抓住时机一一立于这一状态的顶峰之上,开通学生的思路和引顺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活动如火得风助,收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并给予了学生全面、深刻的影响。所以,孔子的学生颜回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
6、,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己。”(《子罕》)其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一语,就是颜回从学生的角度给予孔子的启发法最精妙的对证。孔子的启发法是一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的成功的教法。启发式教学,无论怎么个形式,总是旨在运用最佳的信息输入方式启发学生,使其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获取知识,练就技能,发展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接受信息反馈,进行纠偏、指引,直至学生自我完成为止。这种教学目标行为,输入方式固然重要,但如何对待信息反馈,则是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对前者,所作的研究已不少,且有成效,但许多经验之
7、所以未能推广,一些实验忽又中断,恐怕就与对后者的研究不足有着重要的关系。二、现代启发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本人在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继承了我国优良的教学传统,运用现代启发式教学原则活用教材,优化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兴趣动力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能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爱学”到“会学”,再从"爱学"到“乐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生动活泼地学习。2.巧置悬念启发式教学的主旨是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因此,在思
8、想品德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常用提问,而提问要有悬念。所谓“悬念”,就是指挂在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它是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的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3.创设情境它包括主客观因素,是由对社会生活、自然环境进行提炼和加工而得的现实的、模拟的或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