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法庭之友”dsu输入及法理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法庭之友”DSU输入及法理探究》摘要“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如何善用WTO的各项规则,为我国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贸易环境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焦点。”参见张小燕《程序输入的新渠道——“法庭之友”制度及其借鉴意义》,《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一方面,随着近年中国外贸易中争议案件增多,各成员方倾向启动专家组程序解决纠纷;同时在WTO多哈回合中将“法庭之友”引入DSU,国际贸易争端中我们面临其他成员方申请“法庭之友”用于争端解决的可能性增加。另一方面,在国内“法庭之友”已初露头角。为与国际同步“2003年,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方式改革中,引进了“法庭之友”的审
2、案程序。在国内、外实践相互影响的背景下,如何采取应对措施,更好地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结合相关WTO案例浅析“法庭之友”在DSU中的运用与发展。结合对中国“法庭之友”机制引进的多方利益考量,探讨“法庭之友”在基本制度在国内的建构以及与WTO的接轨。关键词:多哈;DSU机制;程序;法庭之友...一、“法庭之友”趋同发展(一)国内“法庭之友”制度2003年,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判方式改革中,引进了“法庭之友”的审案方式。该法院从全市遴选17家单位,邀请在科技、对外贸易等方面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及一定法律素质的专业人员作为“法庭之友”。2003年6月初,该院审理一起
3、网络域名商标权纠纷中,首次施行该方式,被邀请到庭的“法庭之友”听取诉辩双方激烈辩论和案情后,向法庭递交书面意见。参见《苏州法院:“阳光审判“出新招》,载《扬子晚报》2003年。“法庭之友”这一舶来品初次登台亮相,立即引起了司法界的重视和学界的关注。从“法庭之友”在我国的立法看,随着在2012年《民事诉讼法》、201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2014年对《环境保护法》的重新修订,使“法庭之友”中的公益诉讼可以以合法的身份出现在法官面前。这意味着相应领域专家作出的鉴定报告可以在庭审中递交法官。为我国从立法的层面建立“法庭之友”奠定基础,并不断坚实;从“法庭之友”在我国的实践广度上,随着我
4、国上海、福建、广东等自贸区的不断建立,“法庭之友”在我司法上的引入、完善到适用,不但能为因自贸区建设而复杂化的国际争端解决分忧解难,而且能在相关国际组织(如WTO)为该程序引入和应对积累经验。从国内立法的角度考量,“法庭之友”确实能让案件审理人员多层面、多维度并且更加客观的基础上判断案件。“在司法改革的不断推动下,我国的庭审已经初步建立起类似于英美法的对抗制模式,诉讼已然变成没有硝烟的战场。”“法庭之友”解释。参见《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9页。在这种情况下,也给当时人提供了一个自证的平台。假设“法庭之友”提供援助是中立的,更多信息的披露,可以揭示当事人故意隐瞒或没
5、有阐述的事实。引导法官全面了解案件,兼顾各方利益,从而为公正判决的做出奠定良好基础。(二)“法庭之友”各国初试“法庭之友”,拉丁文“Amicuscuriae,英文“Afriendofthecount”。法律概念中将“法庭之友”定义为:“特殊案件中,为法庭提供中立意见之人”。PadidehAla,JudicialLobbyingattheWTO,FordhamInternationalLawJournal,Vol.24,December,2000.该制度最早源于古罗马法,距今有一千年之久历程。最初发展于英国普通法,...在美国法中得以繁荣发展,是普通法国家在诉讼程序采取对抗制的诉讼模式。即
6、当事人的辩论焦点集中于自身的利益上,第三方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同时案件中,双方力争排除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案情,使法官充分、详细了解案情受限。“法庭之友”打破这一传统规定,允许不是本案的其他方,可以向裁判当局提供与案件有关背景信息、不为法院所知的案件事实或法律适用意见,弥补法官不能全尽案例的不足。因此在诉讼中,该制度的兴起开启了非案件当事人在上诉审中向法庭陈述意见的先河。英国作为最早引入“法庭之友”审判程序的国家,适用该程序主要为了让法官审理案件时完善相关法律事实,追溯相关法律制定本意,且最初该程序的启用仅有检查总长或相关法律研究人员作为法庭之友出庭。当事人有权排除来自非案件当事人的干涉
7、,17世纪,作为“法庭之友”出庭的参与方范围在不断放宽,当然,无利害关系是参与诉讼的基本条件。19世纪,“法庭之友”进入美国,并一度繁荣兴起,但该制度的广泛使用遭到学界的质疑。1823年,美联邦最高院在GreenBiddle一案中迎来了司法史上的第一位“法庭之友”亨利.克莱。”参见[美]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著,郑戈译:《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页。肯塔基州与联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