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角色”教师征文: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

“双重角色”教师征文: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

ID:31624643

大小:54.7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双重角色”教师征文: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_第1页
“双重角色”教师征文: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_第2页
“双重角色”教师征文: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_第3页
“双重角色”教师征文: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_第4页
资源描述:

《“双重角色”教师征文: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双重角色”教师征文: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正当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际,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目前教育价值观和功能观正出现空前深刻的裂变,由此要求教师角色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以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这是伟大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庄严使命,也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一、新世纪呼唤创新教育世纪之交,全球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的态势。传统的经济理论把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积累视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忽略或轻视了拥有知识技术、蕴藏着巨大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劳动者及其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现

2、在这种历史的错误正在得到纠正。在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开展、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老化的当代,机械重复的劳动日益降低其〃含金量〃,而创新作为人的最宝贵的精神素质受到了空前的推崇。可以说,分分秒秒逼近的新世纪强烈呼唤着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许多发达国家和后发达国家,为了顺应未来世纪全球战略竞争新形势的需要,主动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体系,把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视为国家兴亡之关键所在。美日等国鉴于自身教育存在着过于刻板僵化、死记硬背、严重妨碍青年一代创新能力自由舒展的不良倾向,一直在大刀阔斧致力于教育改革,以求建构创新教育的新体系和新模式。在中国,教育的危机表现得尤为突出,创新教育这匹本可以纵

3、横驰骋的骏马,被应试教育的粗大缓绳死死拴住了雄健而富灵性的奔蹄。因此,有识之士关于〃球籍〃问题的深长忧思,决非个人所为。所谓教育危机,除了政府投入资金少、社会力量办学管道过窄、学校招生、考试、教学和分配运作机制一统化等这些外部和显性的表现外,更内在和更深层次的是教育传统和教育观念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教育精神生态〃严重失衡,其本质是应试教育对人的创新潜能的埋没、对人的创造个性的扼杀。本来,创新欲望、创新冲动和创新潜能是个体生命力中最可宝贵的内核,但一统化和标准化的应试教育,无情地窒息了个体生命的创新冲动,使其在通过了教育这条流水线之后概无例外地成为社会这部大机器上的标准零部件。究其根源,规范

4、有序的教育程式压制了人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冲动,剥夺了独立自主、发奋拓进的创造个性,如果这种危如累卵的局面不能得到根本逆转,由教育差距所导致的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及文化差距将无望缩小。二、创新教育呼唤教师角色更新创新教育呼唤着教师角色的深层次更新,包括观念系统、能力系统和方法系统的一系列变革,从而以崭新的角色去完成塑造新世纪中华民族文明新形象的历史使命。第一,观念系统的角色更新。这是教师精神变革中最具有实施创新教育前提意义的条件。角色的全面转换从教师思想观念开始。首先是确立新的目标观念。创新教育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本质,因此要求教师围绕这一崇高的宗旨而转变

5、〃学生观〃,即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发展第一个体的创造个性。由于作为区别于应试教育的创新教育,不是以追求少数尖子的高分和升学率为目标,而是旨在开发全体学生创新的潜智、潜能、潜质,故教师必须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将〃为考试而教〃转变到〃为创造而教〃这一价值立足点上来。作为创造力开发者的教师尤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为发展其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而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要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顺温驯者为优秀的保守态度,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人格独立性,以创

6、新作为人人憧憬与追攀的学习境界。其次是树立新的师生观念。即转变传统教育中〃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那种在教师心灵深处积淀起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观念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堵塞了其回旋喷涌的思辨力。诸如目前课堂上盛行的直道式的讲授法、对学生发言的贬斥性评价,乃至考试中不可有点滴挪移的所谓〃标准答案〃等,已沦为教学过程中异化师生关系、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沉重锁链。这些必须从教师观念深处首先得到根本性矫正。为此,教师要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体势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从不

7、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完善、却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一己之见;要运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做出科学的质疑、批评乃至争辩,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场〃。从这层意义上说,课堂内外师生间的智力对抗和思维撞击,恰恰是民主平等之师生关系的合理内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