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导学案.doc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导学案.doc

ID:31611578

大小:1.30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5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导学案.doc_第1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导学案.doc_第2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导学案.doc_第3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导学案.doc_第4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导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专题《寡人之于国也》word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寡人之于国也1.能够自主梳理“数”“直”“发”“胜”“于”“以”“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能够准确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3.掌握本文善用比喻论证,以及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阐述道理,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并能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片段习作。1.连线作者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他的门人合著《孟子》一书。《孟子》主要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

2、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2.探寻背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城夺地,征战不断,社会混乱,礼制崩坏,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梁惠王三十五年(前335),孟子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孟子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寡人之于国也》就是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一次对话。1.识字注音(1)重点字庠序之教(xiánɡ)     孝悌之义(tì)数(cù)罟(ɡǔ)不入洿(wū)池然而不王者(wànɡ)鸡豚(tún)狗彘(zhì)弃甲曳兵(yè

3、)(2)多音字莩     畜丧2.字形辨认  3.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同“勿”,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同“敛”,收敛,积蓄)(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4.一词多义(3)发[(4)胜5.古今异义(1)河内凶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义:表示能够、许可。(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义:两个词,“然”这样,“而”表转折。今义:一个词,用在复句后一分句的开头,表转折。(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古

4、义:不要希望。今义:没有希望。(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6.词类活用(1)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3)然而不王者(名词用作动词,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4)王无罪岁(名词用作动词,归罪,归咎)(5)填然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着的人、生者;“死”,死去的人、死者)(7)则移其民于河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迁移)(8)谨庠序之教(形容词用作动词,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7.特殊句式(1)非我

5、也,兵也(判断句)(2)是亦走也(判断句)(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宾短语后置句)(5)树之以桑(介宾短语后置句)(6)申之以孝悌之义(介宾短语后置句)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说”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应如何看待梁惠王的这些做法?提示:这句话是梁惠王“尽心”治国的自我表白。表现了梁惠王对自己的政绩的高度肯定,近乎于陶醉。在梁惠王看来,拆东墙,补西墙,这种“查漏补缺”式的救灾措施,处处都是为百姓着想的,自己这样做,对百姓已经够尽心了。由

6、此,我们可以看出,梁惠王并不是从根本上来解决百姓疾苦的,这样的“尽心”也只是简单之举。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为什么会有“寡民”的担心和疑问?他的根本目的何在?提示: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是冷兵器时代,劳力资源是富国强兵的根本。想问鼎天下,人口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略地,杀人盈野;对内又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争夺劳力,成为各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了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了大量兵源,谁就能够富国

7、强兵。梁惠王希望更多的人民归附自己。这里,梁惠王将“邻国之政”与“寡人之用心”对比,将“邻国之民”与“寡人之民”对比。对比中可见梁惠王的自矜与困惑之深,可见梁惠王想知道“民不加多”原因的迫切心情以及追求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政治雄心。3.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哪些施行“王道”的措施?实质是什么?施行后会取得怎样的效果?提示:(1)王道之始,恤民、养民。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实质:发展生产,兴旺副业,促进物资生产,打好生活基础。效果: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使民养生丧死无憾(2)王道之成,保民、教民。措

8、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实质:发展经济,搞好生活;兴办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加强社会稳定。效果: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不王者,未之有也。1.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