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

ID:31560524

大小:57.1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3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_第1页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_第2页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_第3页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_第4页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1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与传统的单向度学术传播逻辑不同,学术期刊媒体融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期刊数字化、网络化,而是借助新媒体服务平台促进学术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探索学术期刊内容生产、知识供给、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的深度融合之道,构建学术期刊媒体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和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如此,基于学术议题的内容生产、基于多媒体呈现的知识供给、基于智能革命的定点推送以及基于用户体验的差异服务就构成了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逻辑。其中,内容生产是基础,知识供给是关键,依托智能革命的定点推送是手段,差异服务是目的,四者

2、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共同构成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开放交互网络生态系统。众所周知,坚持以内容为王的学术生产是学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6]。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学术的宣传和推广也至关重要,必须积极运用科技和平台的力量,实现学术内容的多媒体呈现、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图2)。而知识供给、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又反过来为学术内容的再生产与精准传播提供了市场动力和技术支持。第11页共11页1.1基于学术议题的内容生产相对于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而言,学术期刊的知识生产排在首位。学术期刊应该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密切关照现实,积极引导学术圈围绕国家战略发

3、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基本理论等议题展开充分研讨,使刊物关注的学术议题与现实问题相呼应。学术议题的内容生产路径并不是唯一的,本研究着重强调2种途径。(1)基于学术议题的内容生产。学术生态圈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编辑、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等)围绕学术议题进行内容生产,并就学术议题进行充分互动、交流和沟通,从而形成良性的交互机制,为组约专题稿件提供便利,也为媒体融合的内容生产提供有效素材。(2)用户对学术议题的内容再生产。通过不同用户的点赞、评论、投票、转发等形式,建立学术议题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并从中发现新的学术议题,或针对某一学术议题进行

4、深入挖掘和再生产。1.2基于多媒体呈现的知识供给如果内容生产是前提和基础,那知识供给就是关键。基于多媒体呈现的知识供给是实现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重要保障。(1)学术议题的知识供给,即相关学术利益主体对学术重点、热点和前沿问题要有敏锐性,及时捕捉并预测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通过组织学术议题的内容生产和再生产,为知识供给和移动优先的有效实现提供内容素材,从而抢占学术热点内容的优先刊发权,占领学术制高点。(2)编辑部应借助内容生产平台促进学术内容的多媒体呈现。①多种媒体平台的线上、线下即时推送,包括期刊网络采编系统、App客户端、微信公众服务(

5、订阅)号、第三方平台等;②多种数据格式的内容生产,包括传统数据格式(如PDF、Word、txt等)和新媒体格式(如HTML、微视、图片、语音等);③其他形态的新型出版形式,如数据论文、增强出版、网络首发、语义出版、域出版等;④以“圈子”为直观特征的群体传播[7],尤其是学术会议的网络直播日益成为实现媒体融合的有效路径。这就为学术信息的群体推送和定点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第11页共11页1.3基于智能革命的定点推送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算法+”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学术期刊也积极谋求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但与新闻报纸和图书领

6、域相比,学术期刊动作迟缓,多数期刊仍处于观望状态。例如:新闻报纸领域和图书出版业已经开始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问题[8-10];科技期刊也积极探索在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中实现从双盲服务到阳光服务的知识服务创新路径[11]。事实上,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关键在于智能革命,尤其是要通过人工智能推动媒体融合,瞄准技术最前沿。人工智能在提高信息服务效率与质量、增强用户的信息认知与感官体验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传感器技术有助于优化学术信息的采集环节,智能机器人提高了学术信息的编辑制作效率,内容推送环节人工智能的算法更符合用户口味

7、[12]。研究也表明,大数据和智能化是媒体融合的未来[13-14],大数据的应用有效推进了媒体融合的进程[15]。因此,必须坚持以技术和智能革命驱动融媒体内容创新[16],从而提高新闻舆论/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第11页共11页1.4基于用户体验的差异服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往以受众思维为主导的信息供给模式并未充分考虑用户主体的个体需求差异,大多数融合仅限于原稿信息的数字化呈现。这容易带来以下几个问题:(1)学术信息冗长,造成有效学术信息提取困难,不符合移动互联网知识碎片化的要求;(2)简单的数字化呈现,没有充

8、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差异,忽略了个体的个性化需求;(3)融媒体时代的读者更加注重视觉体验,纸质期刊的简单数字化再现易造成用户的审美疲劳,间接影响用户体验,降低用户黏度。这就凸显了学术信息供给侧与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