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造性思维意蕴解读与教学实践

数学创造性思维意蕴解读与教学实践

ID:3151819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数学创造性思维意蕴解读与教学实践_第1页
数学创造性思维意蕴解读与教学实践_第2页
数学创造性思维意蕴解读与教学实践_第3页
数学创造性思维意蕴解读与教学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创造性思维意蕴解读与教学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创造性思维意蕴解读与教学实践  摘要: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特性、灵活性、联想性和求异性。从关注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想象、大胆猜想,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突破常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用“数形结合”等方面,研究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49-0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数学教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变传授为探究,促使学生进入创造思维状态。  一、创造性思维的意蕴解读4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为基础的,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独特性。不受传统习惯和先例的禁锢,能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观点认识和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乎俗套的见解。其次是灵活性。思维能突破常规,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再次是联想性。当遇到新的情景或察觉某一种新奇的现象时,思维立即被带入纵深,并设想与之相关的已经经历过的现象、相关联的思维情

3、形。这种关联思维,实质是一种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具有连贯性与发散性的融通思维模式。最后是求异性。面对疑难问题时,能从不同的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谋求新的突破。  二、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1)关注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面对问题时不要求学生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比较,去伪存真。这不但能为最终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还能为创

4、造性、顿悟式解决问题提供的契机。比如,学习“三角形认识”时,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4cm、5cm、6cm、10cm的小棒各一根,课上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4cm、5cm、6cm和5cm、6cm、10cm长的小棒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用4cm、5cm、10cm长的小棒时,首尾不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当选用4cm、6cm、10cm长的小棒时,也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时,借助图形学生不仅能直观感知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也感知“两边之

5、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2)引导学生想象,大胆猜想。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适时给予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看似降低了课堂效率,实质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数学思维。例如,教学“观察物体”4时,要让学生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想象物体如何摆。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就打开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想象力。在数学教学中猜想往往是创造性思维发生的源头,因此,要鼓励学生大

6、胆猜想,从简单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猜想、比较和判断,或将简单的结论进行大胆联想、扩充,从而让特殊的结论走向一般化,丰富结论的内涵。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与大胆猜想,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有极大的作用。  (3)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突破常规。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惯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突破常规,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资源和素材,促使学生对新问题、新情景进行思考与探索。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新的数学问题时,教师

7、不能止于讲清解答思路、学生学会解题,还应让学生主动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思考,将现有命题或问题进行扩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方法。比如,可以更换条件、变化结论或者将条件与结论都进行更换,使情境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新意,促使学生调动更多的知识储备去解决问题,增强思维应变能力与灵活性。  (5)应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形结合”4可以有效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让视觉直指问题的核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

8、据学科领域内容结合图形、图例,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形的角度来研究数学,或从代数视角去看几何问题。例如,有一大瓶饮料,饮料净重256克,小明第一次喝了一半,剩下的部分,第二次小明又喝了一半。就这样,每次都喝上一次剩下的一半。小明一共喝了五次,问小明一共喝了多少饮料?在这一题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还可以向学生渗透类比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束语  华罗庚说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