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一发而动全身

ID:31517575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牵一发而动全身_第1页
牵一发而动全身_第2页
牵一发而动全身_第3页
牵一发而动全身_第4页
牵一发而动全身_第5页
资源描述:

《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牵一发而动全身  诗歌,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往往容易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一则教无定法,方法老套;二则很多时候,因为对很美的诗句过度解读反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味道。诗歌总会留有艺术空白,供读者去想象,去回味,而解读就像嚼甘蔗,嚼过之后,反而毫无味道可言,诗歌艺术的美荡然无存。怎样突破诗歌教学的困境?笔者将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诗歌教学的五个抓点。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指阅读文学作品时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我们常说诗如其人,读诗如读人。从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写作背景反观诗歌,也能读到许多文字之外的内容。  

2、例如读杜子美的诗,杜甫颠沛流离,命途多舛,穷困潦倒的艰难生活,让学生能更真切地体会“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羁旅之苦;读李后主的词,李煜由至尊之位沦为阶下囚的人生逆转,让学生更能理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生命煎熬;读柳三变,柳永屡试不中,仕途坎坷,被宋仁宗以“且去填词”四个字打发了一辈子的人生遭际,让学生更能读懂“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里的满腹惆怅;读易安居士,李清照遭遇大国小家之变,丧偶前后的人生对比,让学生更能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蕴含的无限愁情产生情感共鸣。6  当然,知人论世,并

3、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作者介绍,而要有自己的个性认知。如讲毛泽东的诗词,可以先让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来形容心目中的主席形象,各种带有时代气息的说法喷涌而出。有学生说毛主席年轻时是“文艺青年”,说他有豪气、霸气、大气,甚至有人说他是“高富帅”,说他气场强,有帝王相。这样认识作者,让学生觉得更容易走近诗人,走近诗。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诗歌是诗人形象的真实反映,只有将诗人的阅历、性情与诗句结合起来,才能引导学生获得更接近真相、更完整的深度赏读。  二、一字千金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要反复推敲。唐代苦吟诗人卢延让曾感叹“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

4、字,捻断数茎须”,由此可见,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要竭尽全力传达诗人的情感,力求穷形尽相,准确传神。因此,读诗教诗也离不开反复斟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引导学生读诗就是要读出这“闹”字中的境界,抓住诗歌中某一个字,读出其中的韵味,以此生发开去,这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共通之处。  如柳永的《雨霖铃》,可以让学生找一个最传神的字,从中能读出当时送别的依依不舍。学生找到“执手相看泪眼”中的“执”字,那么如果换成“握”字好吗?“握”好像是陌生人之间礼节性的握手,不能看出情意之深,那么换成“抓”呢?又显得太鲁

5、莽,破坏了当时忧伤的场景和缠绵悱恻的氛围。而“执”6既写出了不忍分手的感觉,又显得柔情似水,既有千般的挽留,又有万般的无奈。一个“执”字写出了那种不忍分离,缠缠绵绵的情意。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那种明知别离在即,还要情不自禁地挽留,此时一切尽在不言中,内心的缱绻不言而喻。可见,一个字包涵了多么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更多的是读者自己从中体味出来的,带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这是真正的语文味道。因此,对某个用字反复涵泳,细致的个性化解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抓点之一。  三、细品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苏轼诗云:“天工忽向

6、背,诗眼巧增损。”抓住诗眼,细细品味,反复咀嚼。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就可以作为抓点,琵琶女与诗人的身世际遇相似之处在哪里?为什么诗人会产生那种惺惺相惜,同病相怜之感?由此展开对诗歌内容的探讨。诗人与这位萍水相逢的天涯歌女同样是“人生在世不称意”之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付出过努力,可终究是难遇真心人,所谓“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终究难逃被弃被贬的命运,面对坎坷身世,万般无奈,仿佛已没有资本与命运抗衡,等待着他们的漫漫长路,似乎唯有与孤独作伴,于是便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感。  再如李白的《蜀道难》中反复咏叹一句“蜀道之

7、难,难于上青天”,正是全诗的诗眼所在,抓住这一句,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从惊叹蜀道开辟之难,到因渡越之难而产生无可奈何的惆怅,最后为安居之难嗟叹感慨。再进一步挖掘下去,其实诗人的本意不只是写这条蜀道6,而是感叹人生之路多艰,无处不是蜀道难,生离死别,思念家乡而不得归,想念亲人而不得见的人事之艰;国家动荡,生灵涂炭的国事之艰;屡遭贬谪,报国无门的事业之艰。由此才能带领学生真正理解诗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痛苦无奈,理解他“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茫然无助。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眼也是打开诗歌解读的窗户,诗眼如泉眼,开启它

8、就能抓住诗中如泉涌的情思。抓住这个点就能顺藤摸瓜,打开诗中隐藏的其他情结。  四、意在言外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