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17100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感悟数学之美 提高学习之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感悟数学之美提高学习之效 [摘要]数学是以思维为旋律,用数学术语、符号、公式和图形谱成的一曲悠扬动听的交响乐。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美的揭示,可以激发学生晶莹的情感,陶冶学生美好的心灵,感染他们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感悟参与提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9-061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创设美的教学情
2、境,将数学活动变为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综合审美活动,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感悟数学内容的和谐美,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内容按知识体系划分成若干章节,形成各个知识系统,在数学结构这个庞大的网络内,各个知识方法块之间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又依一定的逻辑关系相互贯通、相互派生,表现为高度的和谐统一。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可以用这样一幅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5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有机地归纳、整理,让学生感悟其和谐、统一,那么学生就能由此及
3、彼,从局部到整体,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二、感悟数学语言的精练美,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 数学概念的语言是非常严谨、科学、言简意赅的,其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感悟其语言的精练美。如“倒数”概念的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1)体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写出两个数乘积是1的算式,分成这样几组形式:1×1=1、2/2×2/2=1、3/3×3/3=
4、1…;2×0.5=1、20×0.05=1、0.25×4=1、0.025×40=1…;2/3×3/2=1、4/5×5/4=1、17/9×9/17=1…8×1/8=1、10×1/10=1、27×1/27=1…。(2)观察发现。这些算式中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互相颠倒,可以把这四组数的形式都转化成类似第三组的形式)(3)取名,下定义。学生大多定义为分子、分母互相颠倒的两个数叫做倒数。(4)看书质疑。书上定义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不直接定义为“分子、分母相互颠倒的两个数叫做倒数”?(5)理解、感悟。学生对
5、这个概念中的“乘积、两个、互为”关键词体会深刻,把握实质。最后再思考谁比较特殊。(1的倒数还是1;0没有倒数) 学生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熟悉了语言表述方式,加深了理解,不再受死记硬背之苦,也不再把学习概念当成负担,而且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感悟数学规律的魅力美,积极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 数学中的许多定律、结论极具魅力。如乘法分配律:a(b+c+d+e+…5)=ab+ac+ad+ae+…;a(b-c-d-e-…)=ab-ac-ad-ae-…排列工整,对应巧妙。它不仅应用在计算中,而且在应用题中也有一席之地。因而
6、,从低年级开始就已在应用题中逐步渗透,然后到四年级进行探究、归纳和应用。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发现、猜想、验证,不完全归纳,经历整个过程。这样,学生在应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同时做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悟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感悟数学思维的活力美,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 数学知识是广博的,数学方法也是多样的,数学中真正公式化或程序化的问题是较少的。显然,雄厚的解题基础和较好的主观因素只能给解题成功提供可能,而一个数学问题的成功解决,需要依靠数学思维对问题进行解
7、剖和识别,在众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中进行扫描,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组装,进而构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充满活力的过程。如教学“和倍”问题的分数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题: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将问题全面抛开,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再小组交流、分析,得出:(1)1/5=1∶518÷(1+5)=3(只)黑兔:3×1=3(只);白兔:3×5=15(只)。(2)黑兔:18×1/6=3(只);白兔:18×5/6=15(只)。(3)解:设白兔有x只。x+1
8、/5x=18;黑兔:1/5x。(4)解:设黑兔有x只。x+5x=18;白兔:5x。(5)白兔:18÷(1+1/5)=15(只);黑兔:15×1/5=3(只)……5从上述解答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用了归一法、按比例分配法、方程(包括转化为“和倍”问题)、求单位“1”……这充分显示了数学思维的活力美。学生在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