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1596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如何让小学思品教学中《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让小学思品教学中《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 摘要:《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随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颁布,这门新课程就在全国教育园地的土壤中开始生根了。我校也全启动了。本文通过转变角色,发展自我;结合实际,畅所欲言;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这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品德;生活;课堂教学;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55-01 《品德与生活》的课改实验,随着课程的实施,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实实在在地感觉这门课程的新鲜
2、气息,也感受到课改的迫在眉睫,更深刻地感悟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下面就我个人对《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说点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角色,发展自我。 长期以来,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和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而且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4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教学活动是程序化了的,由教师领着孩子从一个环节转向另一个环节。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在目前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转变以前“教书匠”的身份。而这门课程的自身特色在更大程度上引导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改变自己的角色。她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位对儿童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和作者。她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一次次地教学,也不再是一位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老师了,而是一位能与孩子一块儿活动、一块儿学习、一块儿游戏的好朋友。如:教学第七册《不隐瞒错误》一课时,一位借班上课的老师开头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合
4、作学习第11课《不隐瞒错误》,我们虽然初次见面,但老师非常愿意和你们交朋友,不知你们是否也愿意把我当作朋友?”“愿意!”“谢谢!好朋友之间应该是无话不说,无事不谈……”亲切的话语,一下子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从而畅说欲言,直抒胸臆,无所顾忌地讲出了自己的错误,收到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是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注意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这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如教学《家乡变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5、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知道“三废”污染的严重性,理解环境为什么亮出了“黄牌”,这时可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污染的情况。这时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工厂冒的黑烟,污染空气,灰尘非常多,穿一天的衣服,领子就很黑了。”有的说:“工厂排除的污水流入新汴河,河水被污染了,鱼常常被毒死很多”。有的说:“废渣、垃圾处处可见,看到可难受了。”有的说:“4有的人不讲文明,垃圾乱扔,苍蝇到处飞。有的还从楼上往下乱扔东西,都砸到了过路行人。”……这时老师再引导大家说一说,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怎么
6、办呢?这时,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说了,有的说:“我们要多种些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家乡。”有的说:“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家乡”。有的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这样,在同学们激昂的发言中,课结束了,效果非常好。 三、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品德与生活》并不是一门纯粹德育教育的课。在这门学科中到处弥漫着其他学科的气息。尤其是自然科学以及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丰富而且极富童趣。既有突出品德教育课程,例如:《我的家人》、《我的伙伴》;又有突出科学探究的课程,例如:《我
7、换牙了》、《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又有表现集体生活的内容,例如:《新朋友新伙伴》等等。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的生活变得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爱动脑、有创意,很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在这种课程的培育下,学生不仅仅是“道德人”,更是一个热爱科学善于探究的“科学人”。同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开放”这一特性。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这种广博的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4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转变
8、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造我们的课堂,在教学中应重在挖掘教材,创设学习情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社会知识,还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玲;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15 [2]李世才;生活让课堂更精彩――小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