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低年级口算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低年级口算教学

ID:31515810

大小:10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2

如何有效进行低年级口算教学_第1页
如何有效进行低年级口算教学_第2页
如何有效进行低年级口算教学_第3页
如何有效进行低年级口算教学_第4页
如何有效进行低年级口算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进行低年级口算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有效进行低年级口算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口算是一项基本的数学技能,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等的基础,也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口算教学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并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等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有效地进行口算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有效进行口算教学的前提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

2、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口算教学相对来说又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如果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合理选取素材,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具体形象与概括抽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在口算教学中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8  (1)情境的生活性。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在设计情境时,应该贴近生活,把学生已有

3、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所用。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乘车》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利用稍高一点的讲台作为模拟汽车,放上两排凳子,讲台的左边是前门,右边是后门。一上课,随着汽车喇叭声和马达声,“司机”惟妙惟肖地开起汽车来,车上的两名“乘客”也左摇右摆,同学们马上被这熟悉的生活情景所吸引,争着当乘客。这时,我就直接提出要求:请乘客们自觉遵守“前门上,后门下”的规定,而下面的预备乘客要数清究竟每次停站上去多少人?下来多少人?你能不能根据上下车的人数提出数学问题?提得好的同学在下一轮就可以当乘客。这样的情境设计从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自主提出问

4、题和解决问题。  (2)情境的有效性。教学就如生活,简单有效才是真。我们创设的情景要真正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在简单有效的情境中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在每一节课中都刻意制造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只会让学生在热闹非凡的场境中浪费宝贵的40分钟时间而一无所获。如,我以前教《乘车》这课时,曾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制作了一个flash课件,但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远比多媒体设计的情境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更快地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8  (3)情境的知识性。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创设的情境不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应该用知识本身

5、来吸引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他们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从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看过之后有思考、有回味,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供空间。  二、激活旧知,巧妙联系――有效进行口算教学的基础  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把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前,对世界和事物有先入为主的认识,特别是数学学习,基本上都是在原有基础上“添砖加瓦”,或者是利用已有知识作为铺垫,或者是利用已有知识的矛盾冲突来学习新知。如果在教学

6、前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理解,无视他们的经验,新的知识必将成为“无源之水”,一离开课堂,就又回到他们原有的认识上去。所以,我在进行口算教学时,经常会仔细琢磨“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学生原有的知识会对本课的重难点有哪些正、负迁移?”“怎样使学生在原有的理解基础上建立新的理解?”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  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几”之后,继续学习“8+几、7+几、6+几”的进位加法。因为学生在学习“9+几”时已经能运用较多的方法推导出计算的结果,并且通过比较和练习,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和“利用旧算式推出新算式的得数”这两

7、种方法比较熟悉,并能有效地应用。因此,在教学后面的进位加法时,我根据新旧两种知识含有的共同因素较多,知识的正迁移较明显,在复习时先设计了一组“9+几”的口算题让学生抢答,并抽问其中“9+2”和“9+9”的推算方法,让学生再一次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做好准备。新课教学时,我没有像课本一样出示主题图,也没有用教具引出算式,而是直接出示“8+5”8这个算式,问:“谁会用昨天学习的方法很快地算出得数?老师想让算得快的同学来当小老师,好不好?”结果,学生有的很快运用“凑十法”算出了“13”,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