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im模型的儿童助人行为培养策略

基于ciim模型的儿童助人行为培养策略

ID:3151570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基于ciim模型的儿童助人行为培养策略_第1页
基于ciim模型的儿童助人行为培养策略_第2页
基于ciim模型的儿童助人行为培养策略_第3页
基于ciim模型的儿童助人行为培养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ciim模型的儿童助人行为培养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CIIM模型的儿童助人行为培养策略  摘要:CIIM模型长期被用来促进不同族群的交流与融合,它也可用来促进不同群体间助人行为的发生。如今较多城市中小学出现包含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混合教学班级。该模型也适用于对此类混合教学班级中的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的助人行为培养。  关键词:CIIM模型;儿童;助人行为  一、助人行为的促进研究  对助人行为的干预或促进研究,往往集中在它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基础上。综合寇??及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来看,对助人行为的促进手段和途径选择上应该有的放矢。首先,以往对助人行为的促进方案往往是以个体的某种性格禀赋为依托,

2、强化其助人倾向,预防不良行为的出现。在促进地点区分,一般可以分成家庭促进和学校促进。而家庭促进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亲子关系,研究者通过强调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进一步增加个体的移情能力,使其能够在社会交往中感受到他人的想法和情感。更进一步依托父母教养方式的改进,树立正确的榜样示范,进而改善儿童的助人行为。而在学校中的促进,则包括软硬两方面。软的方面是重点,它包括围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的和谐氛围构建,同时也包括围绕教师和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还包括有针对性的移情训练和团体合作活动。这些具体的活动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助人行为的增加。硬的方面一般是指校园的

3、硬件建设,能够为培养儿童形成助人行为提供财力、物力支持。4  寇??认为,对助人行为促进的时间安排上,一般为每周三次,每次15分钟,共计10周的训练便可以显著增加儿童的助人行为并减少攻击行为。  基于群体身份的助人行为促进方案,更多地应用于国外多种族儿童的混合班级教学中。其思路是通过培养不同种族学生间的友谊和合作,减少群体摩擦和偏见,促进整体的和谐团结。较成功的例子是西方的国际小学,会将不同种族的孩子置于同一个班级中,鼓励他们通过合作完成任务。这样混合培养的方式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促进不同肤色和种族的儿童更有效地交流和沟通,减少了种族冲

4、突。类似的方式和行动将极大地促进正向的群体关系发生。  二、基于CIIM理论模型的助人行为促进方案设计设想  CIIM理论模型强调对共识内群身份的构建,更利于个体间积极社会互动发生。比如,在个体均意识到共识内群身份之后,便有可能向原本的外群成员吐露心声,表白自己的隐秘。在Derlega看来,对自己隐秘的输出和输入与群体边界的开合有关,自我表露和人际紧密性是高度相关的。所以引入共识内群身份,能促进群体间成员的亲密性,引发成员间的相互表白后促发信任和合作出现,最终使团体的凝聚性增强。群体中的助人行为往往具有互惠性的特点,通过共识内群身份的培养

5、可以促使原本内外群体中的个体发生互惠性的帮助行为。通过频繁的交流、沟通将进一步促使共识内群身份的强化,并最终作为催化剂促进群体中积极互惠行为的发生。4  但CIIM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将不同的群体融入同一个群体的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共识内群身份,可能会引起原来具有较高经济地位、声望群体的排斥,从而非但不能够有效地促使群体间助人行为的发生,反而会进一步地促使群体偏见和歧视的加剧。而Hewstone和Brown的共同群际差异模型也表明了对共同身份的强调不应该损害原有的群体身份。对此,他提出了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  (1)接触

6、应该是发生在不同群体间,而非发生在个体间的。  (2)群体融合应基于群体共性,群体融合应基于他们的经验和特长整合。  (3)只有在群体认识到彼此优缺点,并承认彼此共同身份时,促进方案才有效。  在CIIM理论模型中,使用新的更高一层次的内群身份替代原有身份时,并不意味着个体要抛弃自己原本存在的身份。个体可以通过双重身份形式进入新的群体中。在共同内群体中,双身份都是显著的。这将确保个体从共同内群体中受益的同时,不必抛弃自己原本的群体身份。目前,来源于实验室的和田野调查的实验中已经证实了该点。  基于此,CIIM模型认为在以共识内群身份对助人

7、行为进行促进时,无需要求个体放弃他们原本的身份。如Ferdman所提到的,每个个体都可以归属到多元化的群体中,依据群体划分标准的不同,可以归属到不同的宗教群体、职业群体中去。因此,再分类策略可以通过双群体身份的强调,保证更高层次的共识内群身份和原群体身份均显著。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身份表征对助人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整合促进策略中所对应的共识内群身份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显著大于其他三种群体身份表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4  [1]陈阳.群体身份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371-376.  [2

8、]陈阳.流动儿童助人行为特点及促进:基于群体身份认同视角[D].辽宁师范大学,2015.  项目基金: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罪错青少年群体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L11DGL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