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

ID:31510761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_第1页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_第2页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_第3页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_第4页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  [摘要]想要更有效地链接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让文言文教学起点更准,过度更稳,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合作交流,更需要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多为学生着想,依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文言内容变得灵动,使呆板的文言课堂活跃起来。以《杨氏之子》和《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言文为例,探析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文言文有效衔接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短小凝练的文言文,文章通过

2、对话向我们勾勒了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童形象。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杨氏之子》一文推开了文言文宝库的大门,它联通了不同时代相同年龄孩子们的心,让人惊叹在那样一个古老年代里人的聪慧机敏,更提起了孩子们探索古人生活的兴趣。无独有偶,七年级课文中也有这样一个正直聪慧、守信明理的小男孩――陈元方,他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文章也通过“陈元芳”与“客”的一段对话,向我们刻画了一个极为方正的七岁小男孩形象。这与《杨氏之子》内容相近,篇幅相似,可见教材安排已经注意了中小学文言内容和情感的衔接,但是它们的学习要求相同吗

3、,教法一样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实现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呢?6  一、求同存异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从《两小儿辩日》到《孙权劝学》,从《学弈》到《伤仲永》……中小学文言文教材结合得如此紧密,但学习目标有无差异呢?从以上两篇课文具体来看。  小学《杨氏之子》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小学阶段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

4、子的“甚聪慧”,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从“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文言文学习重在“阅读”、“感悟”这个层面上。那么,这个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呢?翻阅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三学段(5-6年级)阶段目标“阅读部分”,并没有看到涉及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接着本人又询问了小学阶段的优秀教师,回复说小学高段文言文教学只是要求朗读、背诵、默写,外加几个非常简单的文言实词的理解,而期末语文考试中也只涉及背诵片断。可见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并不高,对此我的理解是:  1.小学文言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多读多背。

5、  2.小学文言文教学不能讲深了,贵在激起阅读兴趣。  3.要灵活多样地引导,重在阅读感悟和积累。  既然小学阶段不要求深入理解,那么七年级语文教学是否该“全盘端出”,给刚升上初中的学生一个“下马威”6呢?来看看七年级语文《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变换形式诵读、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两相比较,从中不难发现篇幅同样短小,内容非常相近的两篇文言文放在不同学

6、段,它的要求明显不同。七年级文言文教学目标已经上升到积累文言词语、掌握翻译方法和借助工具书自主理解的层面上,其实是将小学的阅读理解推进了一步。而《新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教学也这样要求:“(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的内容,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知识;(2)能理解古诗文中词句的含义,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能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或作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意思;(3)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4)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

7、文。”  这样一来,我们就看清了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差异,也就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方向。也只有做这样的比较,求同存异,才能以旧引新,唤起学生的学习记忆,才可能真正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保持学习兴趣又能平稳过渡并积累提高。  以此为点纵览全局,中小学文言文衔接应包含那些内容?  1.从阅读一定量的文言短文到不仅要阅读还要积累文言实词的过渡。6  2.要从了解文言文大致内容到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知识的过渡。  3.要从单纯的阅读到表达感受的过渡。  4.从教师的讲解灌输到学生自查工具书自学实践的过渡……  只

8、有对这个过渡、这种衔接的要求了然于胸,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就不会一味抱怨学生上完六年小学连最基本的文言实词的意思都不知道了。  二、多法并举  文言文的教学,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都应该设法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氛围,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采用不同渠道多种方式,来保持他们的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