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隐知识转化的教师tpack发展课程设计

基于内隐知识转化的教师tpack发展课程设计

ID:31509862

大小:11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2

基于内隐知识转化的教师tpack发展课程设计_第1页
基于内隐知识转化的教师tpack发展课程设计_第2页
基于内隐知识转化的教师tpack发展课程设计_第3页
基于内隐知识转化的教师tpack发展课程设计_第4页
基于内隐知识转化的教师tpack发展课程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内隐知识转化的教师tpack发展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内隐知识转化的教师TPACK发展课程设计  技术融入教学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冲击,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口述”的授课方式。这使得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科内容,还要解决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问题。教育技术学者将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基础表述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教师TPACK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极为关键的难题是TPACK知识的内隐特性,即通常教师的TPACK知识技术是散乱的,并“潜伏”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中,且只能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展现。  同时,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双面性,既可以推动教学,也可以阻碍教学。教师一旦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方式,那

2、么先前的知识基础就会阻碍其在课堂中应用新技术。教师可能会因为不了解技术拒绝使用技术,或者迫于压力尝试在课堂中应用技术辅助教学,这自然无法发挥技术的价值,教师被沦为技术的“消费者”,不能创造技术的教学价值。而要改变教师对技术的“误解”,就需要对其心智模型进行解构和重构,挖掘教师的内隐知识和经验,探究教师的先验知识,并对其进行评价、反馈。  那么,如何帮助教师呈现内隐知识经验,发展教师TPACK?马来西亚大学的MengYewTee和ShuhShingLee基于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设计了一门基于问题学习的课程,并通过提供教师心智模型发展和知

3、识转化的空间,发展教师的TPACK,这给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  TPACK发展课程设计的理论框架  SECI模型是由“知识创造管理之父”8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提出的。这一模型认为知识包括内隐知识和显性知识:内隐知识包括信仰、直觉、思维模式等;显性知识是可以用系统、规划的语言传播的知识。内隐知识和显性知识可以互相转化,转化模式包括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rnalization)、组合化(Combination)和内隐化(Internalization),即SECI模型。知识转化发生在场环境中,场可以

4、提供激发自主性、波动和创造性争吵、冗余和必需信息、信任与承诺的条件,形成一种知识共享、创造的活动环境。SECI知识转化模型如下页图所示。  马来西亚大学两位研究者进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实现内隐概念向教学经验可视化的转化,并且提供及时反馈。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激发、呈现教师的内隐“前理解”,并经过评价反馈之后形成更加稳健的知识理解。  假设TPACK具有相当的内隐知识,那么,TPACK难以直接表达的原因可能有:①知识基础庞大,理解人类学习的复杂性和知识的主观性;②应用知识基础背景的极度多样性,难以预测将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运用TPACK;

5、③环境和知识技术之间不断发生的交互波动、整体学习环境的动态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有可能改变教师的目标和选择。  基于以上假设,这一教学设计应该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在课程之外,教师需要先陈述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出内隐的知识理解,并在练习中进行个人反思和团队反思;二是在设计环节中,应包含学习的各种条件和刺激循环,如庞大的知识基础,多样的背景、知识,以及背景的波动性交互。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8learning,PBL)模式可以满足第一个要求。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将学生置于一个真实、复杂的问题中,以小组合作和自我

6、导向相结合的活动方式解决,教师需要进行紧密的讨论、反思和应用。根据Bransford和Stein提出的IDEAL模型设计课堂活动,包括五个步骤:鉴定问题和机遇(Identifyproblemsandopportunities)、定义目标(Definegoals)、探索可能的策略(Explorepossiblestrategies)、预测结果和行为(Anticipateoutcomesandact)、反思回顾和学习(Lookbackandlearn)。  场模式则可以满足第二个要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分享、刺激、创造和利用知识的精神。Lave

7、和Wenger认为,学习是情境化的,知识存在于社会和物理环境中,很难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因此,需要在场中创造知识培养的情境及个人、小组环境,帮助教师改变原来的知识基础,培养教师更加稳固的TPACK形式。我们则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式将场应用到课程设计中:①给予学生自主性权利,激发他们自己试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②重大波动和创造性争吵可以帮助解构、重构现实问题,打破老旧的心智模型、惯例行为,形成新的心智模型和行为模式。③给学生提供大量超出日常教室内容的信息,学生需要从过度冗余的信息中筛选出重要的信息。这进一步强调了必要品种的原则,要求内部多样性,

8、以适应其外部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和效果  1.SECI模式的教师发展课程设计概要8  课程持续时间为14周,学生为24位在职教师,年龄为25~40岁,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