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703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挖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育人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挖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育人价值 【摘要】当前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被“急功近利”的教育所异化,“以生为本”成为一句空谈.我们数学教师应分析其低效成因,高举育人大旗,培养出有活力、健康发展的学生,让数学课堂重新焕发生机.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育人 复习课是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巩固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丰富情感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不少教师或将复习课看作是习题的简单堆积,不加整理,不分主次,一股脑儿地将大量的习题交给学生完成,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浪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或以自己的思考替代了学生的思维,剥
2、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权利,让他们沦为“应声虫”.笔者以为,复习课要改变当前“高耗低效”的现状,树立“以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其育人价值. 一、当前复习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复习课功能异化 部分教师过于迷崇考分,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种“急功近利”式的教学使复习课功能被异化.复习课成为习题课,教师虽然在搜集、选题、编排上煞费苦心,但学生只满足于表面的模仿,谈不上思维策略和思想方式的培养. 2.教师替代了学生的思维4 复习课旨在通过复习整体让学生将知识结构化,进而创造性地内化所学知识,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在
3、个性化的内化知识中,离不开亲身经历结构化知识的过程,然而在当前教学中这个过程却被教师所替代.他们剥夺了学生探索的权利,以自己的勾勾画画取代了学生结构化整理的过程.部分教师意识到知识的繁杂,以部分学生的活动替代所有学生的参与,其他同学“依葫芦画瓢”,自身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 3.复习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智慧有待提高,面对学生思维路径、整理方式不同时就显得手足无措,缺少应对之策.部分教师所选的例题针对性不强,对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缺乏联系,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不大. 二、低效的成因分析 1.错误定位催生复习课教学的异化
4、 受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沦为教学的工具,学生也未能幸免无难,沦为做题的机器,“人”的灵魂被课堂教学剥离得体无完肤,本该有血有肉、富有生命色彩的人完全成为操练的对象、考试的机器.基于“生本”缺失的背景下,出现复习课的定位简单就显得不足为奇:课堂充斥着“题海战术”,教师一味强调以“刷题”来提高考分. 2.对结果的过分关注导致过程被替代 新课程强调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展,学生的发展不是谁能替代得了的,既不等于“给予”,也绝不是“接受”,而是学生通过复习整体,对所学知识实现结构化认知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求索的过程. 3.教师转
5、化能力不足造成教学效率低下4 教师对育人价值观念认识狭隘,忽视了生生之间的互动,追求统一的标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或指导能力不足,课堂驾驭能力不足,放任学生自流,导致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 三、挖掘数学复习课的育人价值 复习课应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舞台,应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学生在学习、交流、反思、探究中获得经历和体验,提升发现、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在感受、体悟、欣赏、创造中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1.具有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价值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无论是概念的认识、规律的发现
6、、结论的掌握都需要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归纳过程中大胆假设、严密论证中思维获得了提升.对知识的复习整理,将其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复习“线段、射线、直线”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如右图所示,小林在M处要去商店N处,有如下路线,他该如何走?理由是什么?”教者不是生硬地将知识“交”给学生,而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测量、计算、比较中获得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具有培养学生整体认知能力的价值 概念、规律
7、、法则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性,随着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加强,其知识的结构性愈加明显,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数学视野,为他们从多角度观察、多层次思考问题提供了可能.4在与其他知识融合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观察、辨析、归纳的能力,这是其他课型无法达到的. 3.具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价值 在复习课中,学生虽然对复习材料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但知识不是孤立的,往往会涉及以前的知识点,就需要学生拟定整体复习的结构框架,对知识内容进行反思与重构.如“正方形”是苏科版数学教材知识块中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涉及的基本框架如下图: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摒弃机械
8、操练的现状,应将“育健康之人”作为唯一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在习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成为有个性、有生命活力、有创造力的“人”.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